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3502|回复: 5
收起左侧

故里·醉石·陶墓

  [复制链接]

568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174
发表于 2008-11-30 18: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听说我们要去探访陶渊明的遗迹,疗养院的一位青年工作人员小张自告奋勇地为我们带路。车出疗养院,不一会即来到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住户都姓陶,是诗人的后裔。 据史书记载,诗人的故居原住玉京山下,第三年,他在诗中所描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住宅,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后来诗人就移居栗里村。这个村子就是栗里。可能也就是他在《移居》诗中所说的"南村"。
  山环水绕,一千五百多年前使诗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依然如故。村前一条清泉,从一座小石桥下缓缓流过。这座小石桥,据说便是诗人当年"带月荷锄归"走过的"清风桥",亦名"柴桑桥"。桥畔大树下,斜倚着一块青石,上刻"柴桑桥"三字。 顺着清清的流泉,依山势南行至一水池。池间巨石上,刻有"醉仙濯缨之池"字样,人们便叫它"濯缨池"。相传诗人当年在劳动之余,常在此中涤锄洗帽。 离池不远处,有一巨石赫然横卧在山旁的溪漳中。这便是当年诗人醉后高卧的地方,人称"醉石"。
  我们登上这块高约三米的巨石。平滑的石面稍倾如台,可容十人,上刻"归去来馆"四个大字。据《南史》记载:"先生弃官归,时往为庐山中,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酒痕焉。"这近乎民间传说。我们细观石上,除了长年因风雨剥蚀而留下的斑痕以外,什么"耳迹"、"酒痕"都无可辨识。石上倒可清晰读出明人留下的一首《题醉石》的刻诗: 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 千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清。 石上醉痕在,山高风月清。 泉石晋时有,悠悠知我心。
  陶渊明嗜酒,饮酒是他诗中常常吟咏的一个主题。他曾写有《饮酒》二十首,其中的第五首是最脍炙人口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生动的描写了乡居自然环境的清幽、生活的闲适和心境的旷达。最后两句话,此情此景,想说出其中的真意,却忘记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一种醉后陶然自乐、忘我返真的心绪跃然纸上。 由于时代的局限,诗人对于当时邪恶势力的抗争,除写诗明志外,一般只能表现在隐居归田、以酒自醉上。
  我们离开陶村,驱车在环山公路上西行约二十分钟,便来到绵羊山下拜谒陶渊明墓。在山坡的树丛间寻找陶墓颇费了一些周折,后来在守林人的指引下终于来到了诗人眠之地。 墓高踞在一个朝阳的高冈上,四角各植一株枝叶繁茂的古松。墓碑上刻有"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碑额上是"清风高节"四个大字。碑左侧是墓志及《五柳先生传》刻文,右侧是《归去来辞》刻文。这两篇文章都是诗人传世的名篇。碑立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我们在墓前伫立良久,我不禁默诵起诗人写于逝世那年(公元427年)的《挽歌诗》来。共三首,其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荛。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里背靠高耸入云的汉阳峰,面临浩瀚的鄱阳湖,远离市嚣,林静谷幽,正是诗人安息长眠的好地方。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了四季
五谷是花生红枣眼泪和小米
想一想美女听听西河戏
看一看我的理想还埋在土里

我没有心事往事只是只蚂蚁
生下来胳膊大腿就是一样地细
不管别人穿着什么样的衣
咱们兄弟皮肤永远是黑的

187

主题

972

帖子

1369

星币

博士研究生

djjieke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4733

退役荣誉勋章贵宾勋章GG秀勋章小财主魅力天使活动之星勋章灌水勋章常住居民真人秀勋章

QQ
发表于 2008-12-8 21: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谢谢蚂蚁提供资料...也希望有更多的爱陶人士积极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