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撰文/徐向阳
陶渊明是东方文学的巨星,他诞生在庐山、鄱湖之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往中,一去十三年”。任彭泽令时,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躬耕田园,在庐山山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和行踪遗迹,形成了令人推崇向往的陶渊明文化,成为今天星子县文化旅游的灵魂。
《桃花源记》与康王谷
康王谷,在星子县西北的庐山深谷中,据《庐山志》及《星子县志》记载:“秦灭六国时,楚王室后裔避难于谷中,秦将王翦追之急,天忽大风雷雨,翦人马不能前,得脱。遂隐谷中不出。”陶渊明归隐后,常往来于庐山南麓,康王谷中景物烂熟于胸,史实与《桃花源记》中的:“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等语脉络相通。据此,《桃花源记》实为陶渊明以魏晋时特有的堡坞生活为背景,以故乡素材(庐山河地貌,康王避秦乱史实)为依据,加上人民美好愿望而完成的一篇力作,康王谷实为桃花源之原型。
《归园田居》与玉京山
玉京山在星子县城之西,为诗人陶渊明故居所在。《星子县志》载:陶渊明故居,在城西五里玉京山,亦名上京。渊明诗:“畴昔家上京”就是指的这里。耕田、采菊、郊游,陶冶了陶渊明的性情,丰富了他的诗作,使他画出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田园图,成为了我国田园诗歌之祖。他笔下的农村景象清新、淡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玉京山下,村庄棋布,良田满眼,微风过处,碧浪翻腾,便是诗人当年咏叹过的“平畴交远风,良田亦怀新”的“西畴”,至今尚呼为西畈。西畈附近,有一小港,平沙细石,游鱼可见,白鹭翻飞,是陶渊明当年与邻里们同游过的“斜川”。斜川之侧,有山如磨,俗呼为磨岭,又称东告岭,东告者实即东皋之变音,登东皋,惊涛拍岸,湖心一峰突兀,那就是陶渊明誉为“独秀中皋,傍无依接”的曾城———落星石。对面,连绵不断的沙山,是其诗中提到过的“南阜”。
《饮酒》诗与栗里
陶渊明归隐之后,起初住在玉京山麓,44岁时家中遭火灾移住南村,即现在的醉石馆与天沐温泉附近的栗里陶村。那里至今还有不少陶姓居民,都是陶渊明的后裔。人们为了纪念陶渊明,在栗里曾建有一座陶祠,堂内挂有一幅长长的对联:
令彭泽,耻折腰,入莲社,欲眉攒,寄奴何罪,慧远何功,名教慨沦胥,晋宋总非公世界
将抚琴,若无弦,或摊书,不求解,松菊吾朋,羲皇吾侣,馨香昭奕祀,子孙常恋旧柴桑
这幅对联勾画了陶渊明一生的轮廊,尽管有的内容不那么贴切,但也道出了他生平的主要经历。移居南村(栗里)后,陶渊明写下了著名的《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倍为后人传颂。
《五柳先生传》与醉石
醉石,在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高七八尺,宽一丈余,相传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耕作之余,常邀友人一起喝酒,如果自己先醉了,他就直率地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说罢怡然入睡,进入梦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因以为号焉。”著名的《五柳先生传》就是陶渊明醉卧此石“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的自况。石上有朱熹书“归去来馆”四大字,并有程思孟、郭波登、卢襄等宋元明名题刻。“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诗刻,永远铭记着千百年来后人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来源:庐山山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