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日前,浙江省温州市陆续派出12个巡查组深入全市农村基层,对村级组织、村干部以及村级建设项目开展专项巡查。据报道称,巡查内容共分十大项若干小项,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辖区内的瑞安、永嘉县等地也出台文件将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制度化。
近年来,小官巨贪现象频现新闻。从农村土地征迁,到村集体林木、矿产等资源交易,再到涉农补助资金分配,由于整体监督力量的薄弱,农村基层众多蝇贪无孔不入。媒体曝出蝇贪涉及的案件和金额数量惊人。因此,今年2月份,中纪委明确提出,今年重点探索县及县以下纪检机构组织创新,全面打击蝇贪。
群众长期对小官巨贪现象深恶痛绝,因此,多“拍苍蝇”同样值得期待。
此次温州市从制度上推进基层作风巡视巡查常态化,能获得大量农村基层蝇贪违法有效线索。而其产生的巨大威慑也将快速推动形成“不敢贪”的氛围,为农村基层监督体制的全面完善赢得时间。
制约监督力量薄弱,是农村基层小官巨贪高发的重要原因。首先,在许多广大农村地区,上级监督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其次,村干部往往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说了算,群众很难了解真相。于是,不少蝇贪欺上瞒下,到处伸手侵吞集体财产。
鉴于此,今年初,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两次明确要求,加大对群众、农民身边不正之风和F·B查处力度。而且,要积极探索县及县以下纪检机构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增强执纪监督力量。今年以来,针对农村基层反腐问题,包括浙江在内的全国各地也不时有加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文件出台。
至于文件的执行效果还要在实践中观察调整,农村基层“不能贪”的监督体制机制形成也很难一蹴而就。而现阶段,加大对农村基层作风巡视巡查,查处一批小官巨贪,塑造“不敢贪”氛围应该是当务之急。
有专家指出,巡视制度的针对性、强制性、独立性,决定了它的监督实效迅猛。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各级巡视组,在对中央、省、地市部门和单位的巡视中,获得了大量线索。同样,深入一线巡视巡查,对实际的F·B情况能够快速进行甄别和判断,为随后的“打老虎”做好基础。
小官巨贪现象,群众长期深恶痛绝,巡视巡查成员在农村基层容易获得蝇贪线索并及时求证。因此,巡视巡查农村基层,多“拍苍蝇”同样值得期待。
来源于浙江在线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