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朱益民 于 2016-4-2 21:35 编辑
那时,孩子读二、三年级,因为天气变化,我去校门口接过三回。但每一次都是我还在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急切张望的时候,家里来电话了:孩子到家啦。
我很沮丧,一次亲子行动宣告失败。并且,我纳闷了:我的亲情感应哪里去了?他妈妈没有一次如此失败的。
现在他马上要告别四年级,我在这份工作上“下岗”了,干脆每天十一点半左右,坐在电视机前看我喜欢的“海峡两岸”节目。可是,我心里仍然有些不甘,看着放学路上那一对对大人与小孩有说有笑的身影,我很羡慕;看过一些作家关于这方面的亲情文字,我依然很向往。
尽管出于工作原因,我不能事先和孩子约定每天在哪里碰面,可我还是应该在不需工作的时候去接他。没有事先的商量,我想那只会让孩子感到倍加的惊喜。
要不然,我的错误太重了-----
孩子放学来,尤其在那些他没带伞,天突然下起雨来的日子里,看见我端坐在电视机前,他会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冷漠的爸爸。
孩子本身有些内向,进门来难以开口大声地喊一声爸、妈,而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还要委婉责备:不叫爸爸?孩子其实多乖,他马上就会叫一声爸。
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他怎么会靠近我,跟我谈一谈他在学校的见闻和经历?
我一定要改正。
别了,十一点半的“海峡两岸”。
在寻常百姓家,“海峡两岸”拿什么去平衡“父子两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