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12064|回复: 1
收起左侧

庐山市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216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9530
发表于 2016-11-2 13: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飞飞 于 2016-11-2 14:01 编辑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73CC.tmp.png

1.png

庐山市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中国文化遗产日”。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暮然回首,我们庐山市的非遗工作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成功申报了多个非遗项目。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我们庐山市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山山清水秀,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极为丰富,非物质文化极为丰厚,自2006年至今,我市先后获批金星砚制作技艺、西河戏两个国家级名录,镌石技艺一个省级名录,神医董奉与杏林、东山糯米酒两个市级名录。
金星砚制作技艺
      金星砚又叫金星宋砚,金星宋砚这四个字是宋朝皇帝、大书法家宋徽宗所提。说起这宋微宗啊,他和五代十国的皇帝大词人李煜一样才情横溢。做皇帝他不称职,但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也无人能够超越。关于金星砚,在我们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宋朝的时候,庐山南麓境内的驼岭,有一个老汉叫宋石滚,为人忠厚,到年老时,还在想怎样在有生之年,寻个宝发个小财什么的。他想起了这儿世代流传的一句话:金山山,银山山,驼岭是座百宝山。老汉便打定了主意,要向驼岭要宝,从此,他每天赶早贪黑,肩扛一把小锄头,到驼岭去挖山寻宝。可是,宋石滚跑遍了整个驼岭,却什么也没找到。可他一点也没有泄气,不论白天黑夜,人们都可以在驼岭看到他的身影。
  有一天晚上,月明星稀,宋老汉扛着锄头在驼岭山上走着,突然看见前面的一个土堆上,冒出一道金光。有宝!老汉心中一喜,快步走上前去,定睛细看,却是一个普通的土堆,旁边是一座深深的石崖,并无什么异样,不免心里凉了半截,可又一想,土堆放光,必有蹊跷哇!不管怎么的,还是挖开来看看吧!宋老汉挥动锄头挖了起来,挖呀挖,没干多久,就累得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等他把土堆都快刨平了,却还是什么宝也没看见。老汉咬咬牙,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挖下去。挖呀挖,启明星都升上天空了,又挖了五六尺深,终于挖到一块青石,唉,一块青石能整出什么名堂,老汉抓起那块石头就要扔到山崖下去……慢着,丢不得,半空中突然传来一阵银铃般的声音。老汉抬头一看,只见空中飘来一位仙女,身姿绰约,翩翩地落在老汉身边:“这就是驼岭的珍宝,你怎么舍得丢哇?”老汉见仙女下凡,急忙下拜叩问:“这普普通通的石头,有何用处?”仙女俯身拾起那片石头,托在手中。只见那石片突然闪闪发亮,射出一道金光,直刺得老汉睁不开眼。仙女这才对老汉说:“这是一块宝石。当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灵石没有用上,就抛在这里,才有了这驼岭山。女娲娘娘感你年老至诚,特赐给你的,以后必有大用。”仙女说完化作一阵风眨眼就不见了。宋老汉感到十分奇怪,又连忙向天空拜了几拜,高高兴兴地把青石捧回了家。回家后老汉把青石往桌上一放,顿时那石块上现出一颗颗的星星,金光照四壁,满屋顿生辉。宋老汉的孙子本来正点着豆油灯读书写字,这会儿豆油灯却让青石发出的光给罩住了,孙子索性吹灭了油灯,就在青石光下读起书来。后来他又在青石上研墨写字,说来也怪,石上竟升起缕缕行云,如烟似雾,再醮墨写在纸上特别润滑。宋老汉喜不自胜,乐呵呵地说:真是一块宝石!有一天,老汉想,亏我年轻时有一手好雕刻功夫,我何不把它打造成一方造型美观的砚台呢?经过几天几夜的打磨,终于把它做成了一方精美的渊明赏菊砚。消息传出,村民纷纷跑来观赏。有一年著名书法家米芾路过星子听说了宋老汉的宝砚,也专程跑来看个究竟。米芾最爱奇石,看过后爱不释手,问道:敢问老汉这石砚卖不?老汉摇摇头:“这是女娲娘娘赐我的宝石,万万不能卖。”米芾见老汉执意不肯,只好告辞而去,后来这砚台一直随老汉孙子读书写字。孙子长大****后进京赶考,一举金榜题名,宋徽宗听说此事后,就将宝砚要去一看,他见了宝砚,龙颜大悦,连称:砚中之魁!新状元见皇上喜欢,就把这宝砚献上。微宗满心欢喜说:此乃我大宋之一宝也!当即磨墨,题书,写下“金星宋砚”四个大字。后来,驼岭的乡亲们就都上山去挖青石,雕刻砚台,做出来的砚台,也都有金星点点。民国三年(1914年)星子砚池街“魏仁和”商号的魏瑞和(星子蓼花人,1892-1946)制作《牧童遥指杏花村》砚,由星子劝学所和县政府送北平获农商部全国工艺品展览特别奖。次年(1915年)魏制作的《犀牛望月》砚由农商部送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铜质奖牌。2006年星子金星砚制作技艺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金星砚省级传承人曹春水的《锦上添花》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海协会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2013年他雕刻的作品《踏雪寻梅》获深圳文博会银奖,2015年他雕刻的《秋趣》获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金奖;2016年金星砚省级传承人李平汉的《形影不离》获深圳文博会银奖。直到如今,金星砚仍是庐山市的地方特产。
2.png
(一)九龟荷叶砚
3.png
(二)金星砚创作大赛
4.png
(三)九江学院学生在星汉金星砚坊学习实训
西河戏
      庐山雄奇秀美,鄱湖烟波浩渺,有湖光山色的自然风光,又有辉煌璀璨的人文历史,千百年来,在庐山之南这块秀美的土地上,繁衍并流传着一种古朴悠远、特色鲜明的古老剧种,这便是星子西河戏。
      西河戏又叫星子戏,俗称大戏,学名弹腔。发韧于古青阳腔,清代同治年间由艺人汤大乐传入星子。西河戏创始人汤大乐先生本是德安县高塘人,由于与星子县汤姓同族共谱,所以才赴星子招徒授艺,建立了星子县第一个弹腔戏班——星邑义和班。
  星子西河戏唱腔均以西皮二黄为主,兼以高腔,渔鼓,山歌以及民间小调等。西皮高亢激越,二黄浑厚深沉。生、旦真假交替使用,行腔委婉,起伏多变,其中多夹衬词,乡音土语钓久回荡在宁静空旷的鄱阳湖畔,深受观众喜爱。
  过去的西河戏表演,无论是文场和武场,舞台中央都会安放一张桌子,乐手便分左右面桌而席,左为武场司鼓,大锣和小锣,右为文场主琴、配琴和月琴。此外我们发现,桌子底下点了一盏油灯,旁边坐着一位戴着老花镜,艺高望重的老师傅,他既不击鼓敲锣,也不拉琴弹奏,而是嘴里念念有词,神色威严,镇定自若,宛如一位运筹帷屋,指挥千军万马奋勇杀敌的元帅。这样一位既不是乐手,又不是剧中角色,却看似重要的人物,到底起着何等重要作用呢?经过一番了解,原来他便是报剧本的人。俗称报本人。
  星子西河戏的表演程式繁多,不同角色出场就有“站道”“踌门道”“点降道”之分。表演身段又分“六大腰式”“八大桩门”“十大手法”和“十三大步法”等四大类。由于星子西河戏长期扎根于乡村田野,它的很多身段和动作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起霸、搏手、虎豹头、三拳、三足、单边等”六捕手“,动作夸张,表演古朴,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和生活气息,且生活化大于艺术化,这种生活化大于艺术化的表演特点,恰恰就是星子西河戏独有的表演风格。
    每逢四时八节,星子人都喜好延班唱戏,以示庆贺。甚至有的村庄为了避疫驱邪,还会请戏班唱太平戏。但无论如何,演出前都得举行“安乐王”和“谢乐王”等仪式。显而易见,这乐王菩萨就是星子西河戏所供奉的戏神。奇怪的是,星子西河戏所供奉的戏神并不是大多剧种所供奉的老郎神,而是一个连戏曲史学家都非常陌生的乐王菩萨。而这个乐王又是何许人物,星子西河戏为何奉他为戏神呢?
    民间传说西河戏早在唐初就有,那时管叫乡戏,也没个正式戏名。据说初唐有名谏臣魏征,一天带着儿子来看西河戏,大戏开台后,他儿子看到台上净丑角很是高兴,哈哈大笑过后就一命呜呼了,魏征伤心过后想开了,不管怎么说儿子也没受什么痛苦,是笑着走的,他把儿子埋葬后修了一座坟墓,墓碑上雕着一个开心快乐的小人。后来那些在唱戏的人听说了也去祭拜他,祭拜完后再回来接着唱戏,慢慢地这个习俗便传了下来,后来人们称魏征之子为戏神,拜他为乐王菩萨。
      家乡的西河戏,把每个村庄团结得像一家人。台上的名角儿,就是当地的“明星”,也有不少“粉丝”“追星族”哩。家乡西河戏,是一种特殊的粘合剂, 无论是生意场上, 或者亲朋好友聚会, 一扯上与西河戏有关的事儿,气氛马上就更融洽,心与心也贴得更近了。星子西河戏,浓了乡情,酽了亲情,暖了心情,那经久不衰的乡韵,袅袅在乡村的上空,像一曲既雄浑又委婉的山湖交响乐,永远飘荡在星子父老乡亲那纯朴的心中。
  2006年我县开始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2009年西河戏传统戏剧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获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策应非遗工作,县文化馆还编过西河戏小戏。随着工作的深入,更深刻地感受到当地群众对西河戏的热爱,逢年过节,娶亲生子,修公路,过新屋,甚至就是农闲时光,许多村庄都要唱西河戏,那摆场子唱戏的劲头简直不亚于上春晚。

5.png
(一)西河戏进进京演出
6.png
(二)西河戏参加全市非遗展演
7.png
(三)第二届汤显祖戏剧奖·地方戏曲传统小戏、折子戏大赛
镌石技艺
    星子北部为庐山的南半部,城南有鄱阳湖水道直通长江。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星子设南康军后,直至明清,庐山之地分属两府两县所辖,而南康优居山阳,因此历代官卿名士、文人墨客来访者不计其数,其中舞文弄墨、刻石立碑者亦多不胜数,为此也带动了星子镌石技艺的兴旺。
    星子县域中部山湖之间,为庐山向西南延伸的低山丘陵,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花岗石和青石矿产,自古民众开采作为建筑和雕刻材料远销外地,也为本地镌石工艺提供了便利的原材料。这是星子镌石技艺得以世代流传的自然条件。
   镌石技艺,指用刀、錾等工具在石料表面雕刻图文的手工技艺。刻碑石材,以光滑细腻的青石为主,也可刻大理石、汉白玉、花岗石,但图文作品皆不及青石清细美观。摩崖系在自然山石上錾刻文字和图纹,为留存久远,多选在结构细致、硬度坚实的岩石上雕刻,工作石面不要求非常平整,有的还要在悬崖峭壁上作业,镌石技艺以完全不失书画原作之细节者为上品。
    同治版《星子县志》、《庐山志》皆引《水经注》之记述,夏禹治水时,登紫霄峰(山南—高峰),刻字于石室中,有七十余字,奇古不可辨。这是最古老的传说。古地方志中还记载,东晋陶渊明在上京故居游斜川,书刻“日影斜川”四字于石上,此刻至今仍形迹可鉴。从庐山的古石刻年代可认定,星子镌石形成一门流传的工艺,应始于唐代,至五代十国期间,刻碑工艺已达到较高水平,如秀峰摹刻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碑,字数达900的南朝太子仆射撰《简寂观记》碑。至宋代,碑刻和摩崖留下的作品已非常丰富,且摩崖技巧亦达到了较高水平。如秀峰龙潭旁米芾等题刻的上十通宋代摩崖、万杉寺单字达13平方米的《龙虎岚庆》摩崖。后元明清直至民国,留存的石刻作品虽不及宋代多,但镌石技艺一直正常传承,民国时期,也曾留有两处特出的摩崖。
    星子镌石分布在星子县各景点及乡镇,包括碑刻和摩崖两部分。碑刻主要分布在横塘镇的驼岭、吉山,华林镇的丫髻山,县城附近秀峰、万衫寺、白鹿洞一带,始于唐宋时期。秀峰景区有唐代画圣吴道子铁线观音像;白鹿洞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手植丹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游记。
    摩崖主要分布于秀峰、醉石馆、简寂观、归宗、羲之洞等各景区。据《庐山志》记载:在汉阳峰下的紫霄崖有大禹治水时留下的手迹“洪荒漾”等字样的摩崖石刻。秀峰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大唐中兴颂》、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还有元明清及近现代名家手迹。数量最多的为山南的秀峰寺和白鹿洞书院。秀峰摩崖共有182通,碑刻23块。白鹿洞共有189通,皆为国保文物单位。
星子摩崖利用自然摩崖刻石,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庐山山南(星子)的佐证,同时,在书法艺术、雕刻技艺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2012年镌石技艺获省级非遗名录。
8.png
(一)镌石技艺传承人陈茂林在雕刻现场
9.png
(二)秀峰-元代-神僧绘刻铁线观音
10.png
(三)镌石技艺秀峰《龙》-宋-南康知军李亦
神医董奉与杏林的传说
    在祖国医坛曾出现三位神医,人称为建安三神医,他们是华佗、张仲景、董奉。其中,神医董奉与杏林的传说流传于星子县西去二十里地的般若峰下的(原温泉中学和归宗一带)。
传说东汉末年,董奉离开家乡福州,乘船来庐山游历,被庐山风光深深吸引。有一天董奉进入了百药堂,只见森林遮天蔽日,山谷百鸟争鸣,抬头朝山顶望去,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董奉被奇伟的大山气势所倾倒,顿觉神清气爽。董奉流连忘返。正遐想之时,迎面来了一位樵夫,董奉施礼问道:不知前面为何峰?樵夫停下来打量了董奉一番,见他气宇轩昂,也回礼道:沿这小道走,不远就是般若峰。董奉来到般若峰下,一阵清风吹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好舒爽,今晚就住这儿了。”从此便在这般若峰下住了下来。采药行医,悬壶济世。
杏林在庐山南麓西20里地,晋代高僧释慧远《庐山记》云:“其下有崖,汉董奉复馆于崖下,常为人治病,法多神验,绝于俗医”。明代大诗人解缙有诗云:“闻说匡庐杏,春风别有崖”。曾棨:“董仙昔日家何处,云在其蓉峰下住。当时种杏尽成林,秋实连山虎收谷。“康熙版《庐山志》,同治版《星子县志》《星子民间传说》都有关于董奉与杏林的传说。
    传说董奉初来星子的那一年,接连几个月没有下雨,不但五谷干枯,人也没有水喝。一天,县令于士彦来拜见董奉,请他施法求雨。他望望百姓的房屋,对于士彦说:“村里穷人的屋顶都看得见天,怎么能下雨呢?”县令听他这样说,就亲自带人为村里的穷人盖好了茅屋,茅屋盖好后,傍晚时分,果然下了一场大雨。县令夸奖董奉说:“哎呀呀,真是活神仙!”
   董奉的医术特别神奇,一次,州里的刺史杜燮得了重病,已经死去了三天。董奉来了,将三粒丸药放到杜燮的口里,然后叫人把杜燮的头抬起来左右摇动,不多时杜燮就醒过来了,过了半天竟能坐起来,四天后就能说话和走路了。杜燮因为董奉救活了自己,心里很是感激,就特地盖了一幢楼房给董奉住。过了些时候,董奉要回去,杜燮不肯放他走,但他还是坚持回到庐山去为穷人采药治病。
董奉在庐山给人看病,不取穷人的钱。病重的人治好了,他就叫人家栽五棵杏树,病轻的治好了,就栽一棵杏树。这样,年复一年,总共栽了十万多棵杏树,长成了一片枝叶茂盛的杏林。很多禽兽在杏林下游戏,林子里杂草不生,果树丰茂。杏子熟了,董奉就在杏林旁做了一个木牌,木牌上写着:要买杏子的人,不需要告诉我,只要将一袋谷换一袋杏子回去就行。有人把谷放得少,而拿的杏子很多,老虎就吼着出来赶走这个人。董奉用杏子换来的粮食,又都用来周济周围穷苦的百姓。
从几个小故事看出神医董奉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还时刻关心百姓疾苦,深得当地人们的敬爱。董奉去逝后,百姓就在杏林建了一座“董仙祠”。也因为《神医董奉》的传说,历朝历代,来杏林瞻仰凭吊者络绎不绝。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后来人们也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像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德的大医。董奉高尚和高明的医术不仅在华夏生根开花,还流传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带。
    杏林文化,是中医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把杏林作为中医药的符号,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2014年神医董奉与杏林的传说获批为市级名录。
11.png
(一)杏林新村
12.png
(二)市级传承人为人诊断
13.png
(三)杏林遗址
14.png
(四)关于杏林遗址的拓片





东山糯米酒制作技艺
      在云缭雾绕的庐山脚下,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边,有一个迷人的地方,那就是被白居易题为“一眼汤泉流向东”的星子温泉。当年道门大师陆修静也因喜温泉东山村周边环境,爱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山泉养生,才把这里择为道家圣地,建起了简寂观。不知何时,这一带还流传着“归宗寺里甜苦笋,简寂观中淡咸齑”的传说,也道出了这一带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温泉填东山村在县西去十二里地,是东山糯米酒的发源地。从《庐山志》《星子县志》及陶渊明的《饮酒诗十九首》中我们可以得知,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回到故里上京,在陶渊明四十多岁时上京的家遇火,而后就搬迁到温泉柴桑桥醉石馆附近,每饮酒醉后,便来到醉石上休息。渊明还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每至秋收过后,闲时便与附近农民一起醪酒,饮酒。后来此酒流程一直流传下来,从此这里的部分居民世世代代做酒。
    “东山糯米酒”产自星子县温泉镇东山村,是星子县的地方特色酒。此酒的独特之处,就是受庐山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影响,用汉阳峰流经简寂观的泉水,添加自己调制的高山中草药酿成。这样先天优越的地方造出的酒,酒质丰满醇厚、绵甜细腻、柔和可口、回味悠长。可以增进血管弹性,增强血液循环。今年74岁的东山村酿酒师熊纯节说:解放前东山村附近居民常从含鄱口挑酒上庐山去卖。六八年至七十年代九江市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在东山村与一些抗日老干部喝了这酒赞不绝口,以后每逢年、节都请星子人帮他买点东山的糯米酒去。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县食品厂在观音桥景区办起了酒厂,注册了《六泉酒》商标。紧接着原东山大队也办了酒厂,一直到80年代末,此酒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远销东北三省。到本世纪开始,由于各种原因酒厂停办,但东山村二十多个村庄的老百姓,仍未中断过对糯米酒的酿造。近年江西庐湖酒业有限公司,经过四年的筹办,共投资了2000多万元,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恢复了这一传统产业,并重新注册了《五柳泉》、《庐湖泉》、《庐湖醇》、《香炉泉》几个商标,产品刚一上市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远销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2016年东山糯米酒的制作技艺获批为市级非遗名录。
15.png
(一)东山糯米酒的品种
16.png
(二)酿酒师傅正在将糯米发酵后榨干


我愿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书写你的精彩人生!
发表于 2016-11-14 08: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记得还有一种表演形式——曲子。小时候听过,不知道是不是星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