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1-9-8 21:11 编辑
省钱的法子
王小波有一篇《文化的园地》,写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到欧洲去旅游,在布鲁塞尔机场上厕所的故事。作者在厕所的小隔间的门上看到一则留言,同时看到留言的旁边用各种语言、各种字体写的批语,作者一一评点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要停留在呼吁,要实现某个理想,要有比呼吁更大的勇气和努力动手去做。
这个主题不是我现在想说的,我更感兴趣的是文中的另一段,以一个“穷学生”的口吻,调侃在旅游中如何省钱的法子。作者说美国有一本给学生看的旅游书,教学生在旅游中如何省钱。比如吃的方面就有:在纽约,可以走进一家中餐馆,要一碗白饭,用桌上的酱油下饭;在巴黎,你可以到某些教堂门口,那里有舍给穷人喝的粥。至于如何利用公共交通节省开支就不在话下了。王小波说这几招他都没有用过,但他又说就是用了也不觉得害臊,因为“我是学生嘛”。
是不是只有穷学生才会刻意琢磨如何省钱呢?恐怕也不是。在中国,不但家庭妇女,在我看来,普通的工薪阶层,都有这种怪癖。我身上就有不少例子。我已经远离学生时代,工资在当地也过得去,说富吧差十万八千里,说穷吧又没资格拿低保,但从来没有活得潇洒过,像我的老同学那样,九十年代告诉我,他太太去买菜,一不问价,二不看秤,三不数零钱。我一直都很羡慕,这才叫过日子,因为他们可以把更多的兴趣和精力放到高雅的事情上。他们夫妇都是作家,不是我们一般人做得到的。我在《杂文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那是好多年以前了,邮资从8分涨到8毛的那会儿,作者去邮局寄信,刚贴邮票,不料营业员说“超重”,这就意味着他要加贴一张8毛的邮票,“我”接受不了(他本来就对邮票涨价满腹牢骚),非得想办法使之不“超重”。这篇文章找不到了,他的方法我也说不全,大概有一条是将大信封改成小信封,又将信纸周边的空白剪掉……最后,他觉得邮票上还有些水分,就放到太阳底下晒,这一段写得特滑稽,令人忍俊不禁。反正最后是不超重了,重量恰好处在临界线。其实,从“时间就是金钱”的角度,此公为了8毛钱折腾老半天,不一定合算。但那个过程又很有趣,我觉得那也是一种生活。这位作者,能把文章发到《杂文报》上,社会层次也低不到哪里去。当然你也不能说,赚钱少的就算计,赚钱多的就大方,有的人年薪几十万,对人照样可以一毛不拔。这和收入水平不是成正比的,是一种脾性,一种习惯而已。我这里说的省钱,主要是针对自己的,既不违反法律,也没有道德嫌疑。
十年前,一位山东的朋友来我这玩。众所周知,我们这是个旅游县,现正在为建设旅游强县而付出更大的勇气和努力。那会儿我还没退休,但这位友人比我年长,又是铁路中学教师,提前退了,而且还可以乘坐免费火车到处游山玩水。我一直很羡慕,甚至嫉妒,直到后来听说铁路系统的职工不再享受免费待遇了,我心里才好受点。反正不花钱,这位朋友还带了一个朋友来。我和他们说,双休日我陪你们上庐山,明天你们自己去玩秀峰吧。我还跟他说,如果你能找到小路,那就可以不买门票。第二天回来告诉我,他们没找到小路,不过花了10元钱,请一位老乡带路进去了(这就很划算,听说秀峰的门票涨到50元了,那年应当在30元以上)。周末上庐山,还是为了省钱,我们步行从含鄱口上去,但在收费处(我原以为从小路上去不该有收费处)遇到麻烦,当地人可以免费,朋友是典型的山东大汉,又不会说星子话,另一位皮肤太黑,也不像是本地人,我提出替客人买票,朋友坚拒之,叫我到景点后再等他。后来他们硬是付出了更多的勇气和努力,并且多花了近半小时,才与我在含鄱口会师。朋友的免费旅游还收获了几篇游记散文,发在《九江日报》上,文采不错,稿费少了一点,那不是他的错。
下面回到主题说我的故事。我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为了享受半价服务,采取的行动就有点“猥琐”。本来也是很正常的,就是因为没有别的人跟我一样,把一张半价服务的广告视若至宝,就彰显了我的“猥琐”。在服务人员不很情愿地提供半价服务的时候,你执意要享受半价服务,你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而且最后得到的是打了折扣的半价服务,小姐的笑容也缩了水,你还作窃喜状,就更不地道。所以当我离开这家餐馆时,服务员竟然不跟我说“欢迎下次光临!”尽管如此,一有机会就想“省钱”的脾性也总不改,这既使自己活不出生活质量,也与国家“拉动消费”的方针背道而驰。这桩糗事我在北京纪事中写过,不知您拜读过没有。
最后我要说我现在的故事。我现在在一所私立学校兼课。这所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地理位置不太恰当。它处在离县城不算太远也不算太近的位置。从距离来说不足30华里,如果在大城市也就十来站路,但这里没有这么远的公交车。因此,我们乘了公交还要转班车。没课的时候,回家还是不回家,就是个问题。为了节省车费,人们想出种种的办法。一个办法是上班时坐公交不坐到车站,而是往前坐到秀峰路口,这样可以省一点。省多少呢?以前可以节省一元钱,但最近班车对短途车票都涨了价,现在只能省五毛。真是“不怕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虽说有“五毛党”嫌疑,但我们都乐此不疲。另一个办法是买月票。月票要按不同的行车路线买,比如买了蛟塘的就只能坐蛟塘的班车,买了苏家垱的只能坐苏家垱的班车。蛟塘班线贵但车多,苏家垱便宜但车少。这可让“省钱族”陷入两难。最后我的结论是都划不来。每次都坐月票,一个月才省20来元钱,再加上有时还可搭顺风车,就所省无几了,何况你毕竟受限制,“过尽千帆皆不是”,那种味道也不好受。你若买苏家垱的月票,有一个青年老师说,有一回,他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搭到了车。第三个办法是买公交卡。不买卡,每次投币一元,刷卡每次八毛,虽然数量微不足道,但聚少成多,每学期也能省两位数,再说,这比每次都掏硬币方便。所以,我现在弄了一张卡。其实,每一种生活方式背后都有经济的原因。假如我的时间就是金钱,假如我的大脑就是财富……那我又为什么不去享受“的来的去”的生活方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