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3011|回复: 3
收起左侧

卧龙岗上卧龙庵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472

帖子

3000

星币

星之子

Rank: 20Rank: 20

积分
8013
发表于 2007-5-3 1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人人都知道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叫卧龙岗(这卧龙岗一说在湖北,一说在河南),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庐山也有座卧龙岗。

庐山南部五乳峰附近,有一条溪水从高崖奔泻而下,在崖下汇成深潭。潭名卧龙潭,所以潭旁的高地也叫做卧龙岗,与诸葛亮的卧龙岗同名。卧龙岗上古时候有一座卧龙庵,这座庵从宋至清颇有名气。

大理学家朱熹年轻的时候,爱读杨龟山先生(即杨时,龙图阁直学士)的诗文。杨的诗文里记述庐山卧龙庵有位姓刘的道士,不食五谷杂粮,仅食柏籽,饮清泉,身体十分健朗,虽年过半百,神清气爽。更令人奇怪惊讶的是:如果有客来,刘道士必定预先知道……朱熹从此对卧龙庵和刘道士便生了向往之情,希望有机会相见。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星子任南康知军,上任不久他又读了陈舜俞的《庐山记》。陈在《庐山记》里对卧龙岗一带的景色大为赞扬,这更增强了朱熹登临卧龙岗的的兴趣。当他带着随员攀山越岭来到卧龙岗时,发现这里的景色比陈舜俞《庐山记》中描述的还要美:群山青葱苍茫,悬崖三面壁立,银河般的瀑布从云头泻下来,在深潭里溅起一片水雾。潭中有黄色的巨石数丈,如一条卧龙蜿蜒在水中。潭方圆半亩,潭水清澄见底,游鱼砾石历历可数。每当春雨潇潇,山水猛涨,潭中瀑水怒泻,水雾纷纷,仿佛那条神秘的卧龙就要驾风雨踏云雾凌空而出。可惜杨龟山诗文中记述的卧龙庵和那位神奇的刘道人已不复在……

朱熹十分喜爱这里的风光,他在潭边久久的凝望着,很惋惜卧龙庵的湮没,也为刘道士的消失感到怅惘。回去以后,他捐出十万俸钱,请友人崔嘉彦在庵的旧址上建造卧龙庵,也许朱熹十分敬佩诸葛亮吧,他还特地请人画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并将其安放其中。庵造好后,朱熹写了一篇有名的《卧龙庵记》。

在任南康知军的两年多时间里,朱熹数次来卧龙岗,凿梯修路,并在溪旁建“起亭”和“修白亭”。有一年鄱阳湖发大水,朱熹率僚属到此祭潭祈龙,写下《送水文》。据说,念罢《送水文》,那久久不退的洪水果然很快就日渐消退……朱熹一再向人表示,希望自己卸任后,能在此隐居。

朱熹的建庵和《卧龙庵记》的问世,自然使卧龙岗名声大振。不少名人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前来探访,盘桓山水,诗兴大发。宋代孔武仲的诗真切地描绘了卧龙岗的雄奇苍秀。“谷中鸣百雷,林外漱寒玉。 阳崖发幽花,阴壑偃乔木。两崖天划开,万古神潜伏。”

如今的卧龙岗上,竹树掩映中现出几户村舍,溪旁建了一座小小的发电站。当年的卧龙庵和“起亭”、“修白亭”已被山花灌丛湮没。如果敢于在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上沿溪而上,便可以看到卧龙潭旁的石壁上刻有一首北宋诗人写的诗,那诗写得颇有气魄:

传闻潭底有龙眠,
龙在潭底知几年,
多少苍生祈霖雨,
天公何事使龙眠!

191

主题

472

帖子

3000

星币

星之子

Rank: 20Rank: 20

积分
8013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0: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卧龙岗记   文 / 宋渭
 
??《县志》载:卧龙岗共有三潭。潭中有黄石数丈,形同卧龙,故称卧龙岗。
??这里没有别的游人,只有我们一家,人数二十有余。
??穿越乱林,钻过荆篷,先来到卧龙第一潭。百米高崖上,几棵妙竹装点在山头。两块大石砣的夹逢处,庐山之母的生命之水便荡然而下。水跌落进潭中,我们就站在潭前的一块兀石上,这大概就是“黄石”了。阳光难得照进谷中,一股凄清阴冷的气息扑面涌来,将我们严严实实包围住。弥漫在谷中的水雾使山石缀满了青苔。刚刚从潭的左侧岩壁上滑下来时,脚下一不留神,我便滑进了潭中。好在潭水并不深,只是湿了双脚。湿了的双脚站在潭边,倒更有一种与山水相亲相融之感。抬眼看,潭的左边高崖上,有几个没敢下来的人。他们站在高处,看山看水,还看着我们笑。右侧的崖壁上,刻有“卧龙第一潭”几个字,字体遒劲有力,不知刻者姓氏,但觉山石也因此变得愈加古老。
??出了第一潭,向东,沿溪行约一里,来到卧龙之境。
??大块的岩石光溜溜地泛着白光,此时日光正照在上面,闪出灿烂的光泽。坐在岩石上晒一会太阳,无比舒适。岩石上刻着“神龙见首”四个字,不很清晰,凹槽里填满深色青苔。细看,这块岩石果然像冲天而起的龙头,龙身则顺着峡谷一直延伸到万丈深壑。这是一条从深谷里飞跃而上的龙,见首不能见尾,给人神秘莫测之感。
??站在龙首上向下望去,让人望而却步。一个险峻的壑口,下临万丈深渊。身旁有溪水潺流,龙嘴处有一小潭,再往下只听得传来轰隆隆的瀑布水声,然而却看不见。
??我们要去访潭,却苦于无路。沿着山谷的左侧,寻到一条樵路,其实不是路,而是陡坡上荆棘林中的罅隙。一路上只能抓紧不同的枝条将自己往下吊或者顺着藤条往下溜,身上和手上都占满了棘刺的光。尖叫声不断,笑声也不断。幸好父亲安排几个孩童由老妈率领着在龙首上等待。老妈每一听到尖叫,心就紧缩一下,等笑声传来,心就松弛一刻。
??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卧龙潭的最下一潭。也许这就是龙尾了。仰面看去,龙首就在与天相接处,几棵老树站在山尖,就在我们的母亲和孩子们的身边。老树将我们与天、地、老、幼连接在一起。瀑布也能看见了,是在第二潭上。它急风骤雨般奔泻而下,虽没有庐山黄岩瀑布的大气,然而也不失大家风范。如果说黄岩瀑布是歌坛皇后,那么卧龙瀑布就是舞坛明星,她的身姿是那么优美,她的面容是那么端庄。只可惜不能近前相看。远观第二潭的峡谷,形状奇特,犹如一个倒挂的大葫芦。
??我们逗留于第三潭边(不对,《县志》记载有误,身边就有上下两潭,应该说共有四潭),第四潭潭底是一块整石,近岸有数石突出于水面。潭水清沏见底,水呈无色,游鱼历历可数,真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傍。第三潭深幽莫测,潭水深绿,肯定又是十两花线不落底之潭。潭边修竹摇弋,四围高峰环抱,峡谷却一直向东南方的深谷里行走,在极远处向右一拐,不知去向。细想,其境不正是柳宗元所描写的小石潭么?氛围也近似,清幽之极。只是此时正值晌午,日在中天,
??谷中阳光普照,而且人多,才没有凄神寒骨之感。柳宗元没有我们幸运:他所见的只有一潭,而我们却看见了四潭,还有瀑布。
??我想再沿着深谷往下,父亲说那儿真正是无人涉足之处,无路可寻,十二分危险,只得作罢。
??上第二潭总能够办到吧!
??于是我们顺着原路向上爬,在路程的三分之一处向左,用耳听着瀑布的声音于乱树林中循声直插第二潭。一会儿,果然看见瀑布挂在崖上,葫芦状的峡谷就在脚下一丈深处。抓着藤蔓又将自己吊下去,终于来到了瀑布下。山尖的老树离我们近些了,孩子们的笑闹也似乎听得见。瀑布看得更真切了,分明就是花果山的水帘洞,雪一样的水,撩起一阵寒流,直扑人面。潭是圆形的,水嫩绿可爱,泛着亮光,比第四潭深又比第三潭略浅一点。这也许就是朱自清先生笔下“梅雨潭”的绿了。阳光正照在潭中,旮旯处浮着一个棒槌,不很旧,木质也鲜亮,这棒槌引起我们众多的联想。这可能是山间女子洗衣时不慎被水偷运来的吧?潭水正顺着深一尺长丈余的沟槽徐徐向下流去,这沟槽必定是潭水长年累月坚韧劳作的成果。水太清澈,我们姐妹几个忍不住用手去捧了水喝,冰得寒牙,不敢咽下肚去,一口吐在谷中,突然出现奇迹――数道绚丽的彩虹在谷中一闪而过。几个大孩子兴高采烈,于是争相制造出了大批的彩虹,卧龙潭中顿时成了一个彩虹的世界。
??等我们全部爬上龙首时,老妈脸上展露出亲切的笑容。抬眼看几棵老树,原来是两棵老樟,一棵劲松。
发表于 2007-5-3 14: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呵呵,好快啊!

1

主题

3

帖子

55

星币

新人报到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7-5-4 20: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我也是出行前一天才在网上查找它的信息,

风光很漂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