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与匡氏兄弟,孰先孰后?
本帖最后由 人醒我醉 于 2011-10-9 14:14 编辑今年8月,携朋友游秀峰,乘索道缆车到瀑布源头。谒文殊塔,访神仙洞。在神仙洞,看到一段介绍文字:神仙洞在紫霄峰下东南石涧旁,相传先有“八仙过海”中的纯阳真人吕洞宾在此修仙练剑时,留下了两口宝剑,以洞前双剑峰为凭。然后是传说中的匡氏兄弟到此居住并结庐,不久便化作一股神灵之氯漂浮而去,并以七个尖为凭,后人把两两个故事合在一起,就叫此洞为“神仙洞。”
这段文字,把神仙洞得名由来介绍得颇具几分神秘色彩。然而其中先有吕洞宾后有匡氏兄弟这样的说法似与史实不符。
吕洞宾,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吕岩,另说本名吕煜,字洞宾,号纯阳子。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两种说法,都不外唐代人。
而匡氏兄弟应该远早于吕洞宾。《辞海》(1979年版)“庐山”条:“一称匡山。相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结庐隐此得名。”南朝宋释慧远《庐山记略》:“有匡裕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受道于仙人,共游此山,遂托室崖岫,即岩成馆,故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焉。”
张僧鉴《浔阳记》云:“匡俗,周武王时人,屡逃征聘,结庐此山。后登仙,空庐尚在,弟子等呼为庐山,又名匡山,盖称其姓。”又按:豫章匡裕,字君孝,共鄱阳令吴芮,佐汉定天下,封俗鄱阳庐君,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爽於洞之山,故世谓庐山。汉武帝南巡,亲见神灵,封俗为文明公。一云匡俗汉人,一云周武时人,未知谁是。
不说殷周及先汉,就是张僧鉴和慧远所在的晋宋也比吕洞宾所在的唐代早三百多年。
慧远(334—416年),世称远公大师,俗姓贾,雁门人。初学儒家、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遂从而出家。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开净土宗。当时的名士谢灵运,钦服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慧远所创之社,称“白莲社”,因此,后来净土宗又称“莲宗”。
张僧鉴,是梁隐士张孝秀的祖父。《南史·隐逸传》载,梁有处士张孝秀,普通三年(即522年)卒。《梁书·处士传》称张孝秀寿四十二,可知其生于481年。 张僧鉴及其父须无、其子希三世任江州别驾从事。
至于殷周,那更比吕洞宾早了一千多年。殷,即商代,立国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周,立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那个“佐汉定天下”的匡裕也是汉初(公元前三世纪)人,也比吕洞宾早近千年。
这“先后”也差太多了吧。
下次我也要做一回索道 世上确实需要你这样的文化人
蚂蚁 发表于 2011-10-9 1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世上确实需要你这样的文化人
过奖了!不说我是孔乙己就足够了. 不编些无厘头的故事出来,导游拿什么去忽悠游客呢。
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