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商人 发表于 2011-11-28 09:28:52

江西史上真实的名医群体[图]

  在外人看来,中医是一种很神秘的学问。近年来更是争议不断,甚至出现了“伪科学”的指责声音。
  抛开争论不谈。事实上,从五千多年前起,甚至更早,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幼儿阶段起,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就在探索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中医就是古人所使用的方法。如同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念一样,济世救民成为古时读书人的两大抱负。
  那么古代的医生是怎样的?古代中医大师又有怎样的医道?
  据初步统计,江西古代有史可考的名医近千名,著作达800多部。本篇将带你来熟悉这个古老家园上远去已久的群体。

                        http://newpic.jxnews.com.cn/0/11/56/35/11563580_866564.jpg      
      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始建于清光绪元年的金利合中药店。
  1.“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拒收五十万钱药费
  时间回到道光十一年(1831),抚州南城饥荒致瘟疫大作,病人久治不愈后,相继死去。
  这时,一名年届不惑的医生对此认为是“荒年肠胃气虚,何堪攻伐,宜于温补托邪。”经他出手救治,活人无数。这个人就是谢星焕,号映庐,江西省南城县万坊庙前村人。清代著名医家。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黄宫绣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
  史料记载,谢星焕出自医学世家,谢氏三世为医,祖父谢士骏著《部医学数学说》,父谢职夫著有《医卜同源论》,惜均毁于兵燹。星焕自幼读书,颖悟异常,因家道中落,弃儒攻医。史料还说他“施治数十年,颇富经验,善治疑难奇险病症,遇诸医束手之病,星焕至,立辨病源,依证立方,应的而愈。”
  难得的是,谢星焕“且重医德”也就是说,谢星焕治病救人,崇尚医德,对因疾求诊者,不论路途远近或雨夜,从不推辞,立即应诊。对无钱看病和买药的贫苦患者,不计酬金。他家兼营药铺,店铺后设有制药作坊。每年从端午至重阳都要自制时令成药“金不换正气丸”布施于人,受益者不计其数。他在南城、金溪一带行医40余年,救人无数,声誉卓著。他的医学结晶《得心集医案》原著在兵乱时散失过半,所幸他的幼子谢甘澍于咸丰十一年(1861)整理成书,由浒湾旧学山房刊行,风靡于世。
  “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句话向来被看作医道信念,像谢星焕这样,在江西古代坚守这样信念的医生比比皆是。根据江西中医学院学者刘晓庄等人研究,庐陵名医赵铨曾经先后在河北、安徽做官,但他不愿久仕,很快辞官为人治病,并且不计报酬。
  另一个流传较广的故事是关于唐代鄱阳名医郭常,其人生卒年未详。当时有个波斯安息国(今伊朗)人来唐国经商,从福建辗转到鄱阳,忽染重病,历请医生诊治无效。后请郭常治疗,并说:“你如果能治好我的病,我当酬谢50万钱。”郭常看了波斯商人的病情,先用针灸以开通其血脉、关节,然后再投以药石。只一月余,波斯商人病就痊愈了。波斯商人拿出50万钱酬谢,郭常不受,只收了一些药钱和与正常一样的诊金。
  事后郭常说:“做买卖生意的人,对钱财是锱铢必较的。我如果取了他50万酬金,他必定懊悔、惋惜,抑郁不乐。而他重病初愈,五脏还不健全。如果加上郁结之气,引起旧病复发,那就不可救药了。我为何贪他的利而送他的命呢?这种不仁的行为,要受自己良心谴责的。”
  2.独具匠心不拘古法被封“回天国手”
  历来中医的术语似乎有些玄妙,例如阴虚阳虚、疏肝和胃。这也让外行人感觉神秘,并且对中医的治疗方法感到新鲜和难以理解。现在可以看看古代医案上留下来的名医治病手段。
  其中有关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喻昌的记载中,就有许多故事。喻昌字嘉言,新建县人。生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少年读书,崇祯年间,以选送贡生进京,但无所成就。后值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医名卓著,冠绝一时。
  当时有位病人入秋的时候患上了怕冷发热的疾病,一直未能痊愈,于是买了一些人参之类的大补药物服用,没想到服用后反而出现了不思饮食、咳嗽无力、泻痢不止等病症,不久就出现了病危征兆。当时旁边有懂得医术的人,提议说要再用人参,加上白术、干姜等补虚药物给病人服用,先补充病人的虚弱体质。但喻昌认为服用人参反而会加深病情,于是开了个方子,“以清肺中的热气,又有调补大肠的功效。服用四剂之后,咳嗽发热等症,都会消失”,而药方也就是些黄芩、地骨皮、甘草、杏仁、阿胶等寻常药物。后面的结果当真不出喻昌所料,病家服用了一副药后,这个腹泻的情况就好转了,四副药后,病家居然就痊愈了。
  与喻昌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医龚廷贤,是金溪霞澌龚家人。一生行医60多年,曾言“良医济世,功与良相”等,其著作丰富了中医宝库,以其实用性而数百年流传不衰,临床诊治尊古而不拘泥,深明五脏症结之源,决生死多奇中。
  1586年~1588年间,河南开封一带疫病流行,对于这场瘟疫历史有多记载。街头巷尾都有病人,症状为头疼身痛,憎寒壮热,头面颈项赤肿,咽喉肿痛,神智昏迷,俗名“大头瘟”。时医只知按古法医治,无效。刚好在河南黄河流域行医的龚廷贤根据病情,独具匠心,以自己的见解,开上二圣救苦丸(牙皂、大黄)药方,奏奇效,很多垂危病人都被医好。
  龚廷贤一时名噪中原,被尚书荐为太医院吏目。挑战很快又来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鲁王妃患膨胀病,腹大如鼓,左肋积块刺痛,坐卧不宁。经太医多方治疗,均不见效,生命垂危。龚廷贤来到以后,经诊脉开方,对症下药,终获痊愈。鲁王大喜,称之为国手,以千金酬谢,龚廷贤不受。皇帝特赐双龙“医林状元”匾额一块,誉为“回天国手”。
  此类医案不胜枚举。名医们大多留下了自己的医学智慧结晶。龚廷贤的同乡,同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的龚居中著《红炉点雪》,其中大量治疗肺结核方剂用药平和,对今天该病的治疗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抚州名医危亦林自幼好学,20岁开始业医,1337年撰成《世医得救方》,有世界上较早的关于全身麻醉的记载,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
                        http://newpic.jxnews.com.cn/0/11/56/35/11563579_048258.jpg      
   
  3.“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陋习考验古时中医
  在古代,其实妇科疾病一直都是中医里面大家都感觉棘手的问题,古人就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话。妇科比较难治的地方是妇女有很多话不愿意向男医生讲,从而增加医治的难度,更加考验医生的医术。
  明万历十年(1583),清江人聂尚恒乡试中举,任庐陵县教谕,宁化县令。但他还精通医理,博取精研,是一代妇幼科专家。清人朱纯嘏说:“聂尚恒以乡进士出任宁化县令,卓有政声。惜当时以儒臣显,不列名医林。”所幸的是,聂尚恒著述《奇效医述》,内容是他在宁化任县令时,治疗疑难重病的记录,该书分二卷,收验方四十二例,以妇科为主。
  其中有个医案说,有一次一位游医向他求救,说有一个怀孕八九个月的少妇,突然大小便不通,聂尚恒详细问了病情,只用一味药,病人大小便全通了。一个月之后安全分娩。
  聂尚恒有个姓周的邻居,家中富有,却只有一个14岁的儿子,视为掌上明珠。儿子染上痘疹,6天之后,痘已出齐,但还是说胡话,有时发狂。请了许多医生,用药无效。经聂诊治,只吃了一剂药,即有好转。第二天再去诊时,发现病孩仍会突然惊跳,尚恒就用加减内托散,另一位医生看见处方大吃一惊,认为病人已毒盛发狂了,再服热药,定暴热而死。谁知病孩服药后,却安然而睡,已不再说胡话,再根据病情服药,终于痊愈。
  江西历史十大名医中的陈自明,也对妇科极为精通。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随父学医。14岁即已通晓《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学著作。当时有一乡妇怀孕得病,一到中午就痛苦不堪,泪流不止,很多医生束手无策。陈自明知道后遣人告诉其家属:这是内脏燥热引起的,应用大枣汤治。病人家属不信,请人查证医书,正如陈自明所说,用此方一剂病就好了。成年后,医术精进,名扬四方。
  4.江西近千名医共分四大医学群体
  江西古代名医众多,但细究之下也暗藏规律。
  根据江西中医学院学者刘晓庄等人研究发现,江西古代的医家多数密集于古南康、盱江、赣中及婺源四大地域,向四周区域辐射,形成四大医学群体,这并非巧合。
  首先来看看这四大地域都产生了怎样的医学辉煌。
  南康是宋元明时期军、路府名,辖地相当于今天的星子、永修、都昌等地。据有关史料江西医学最早就发端于古南康一带;盱江,其源自广昌县血木岭,流经赣东11个县市,北入鄱阳湖,在中国医学史上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杰出医药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家的荟萃之地”,这一医学群体的业绩与贡献,堪与安徽之“新安”、广东之“岭南”、江苏之“孟河”等地医学群体相媲美;而赣中为赣江流域之中部,这一医学群体多由儒医、官吏构成,充分显示了宋朝以后“医儒结合”;而婺源由于地处赣之便捷,与安徽浙江相邻,三省的名医精华也都集中在此,所以这里历来医学氛围浓厚。
  专家分析说,古南康、盱江、赣中及婺源四大地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促进了经济繁荣,而经济的富裕必然带来科学文化(包括医学文化)的兴盛,从文化结构来看,江西自古有两条著名的文化带,一是江西中部,襟临川而连吉水;一是赣东北,抱婺源而系徽州,而这四大医学群体恰恰都分布在这两条文化带上。

蚂蚁 发表于 2011-11-28 09:46:40

有提到星子哦

OYB 发表于 2011-11-28 14:16:00

好像星子的老中医,程招斌先生很厉害的!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11-28 16:57:19

中医与星子还是很有渊源的:相传 三国 吴 董奉 隐居 庐山 ,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宋 秦观 《念奴娇》词:“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説。” 明 杨珽 《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
杏林所在地为温泉中学后招仙潭。

白鹿商人 发表于 2011-11-29 10:13:06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11-28 16: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医与星子还是很有渊源的:相传 三国 吴 董奉 隐居 庐山 ,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 ...

知识渊博啊,学习了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11-29 19:30:48

因为我初中就是在那里读的,所以比较熟悉。

白鹿商人 发表于 2011-11-30 17:07:13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11-29 1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我初中就是在那里读的,所以比较熟悉。

一般的人还是不知道的

余龙华 发表于 2011-12-3 14:09:21

现在的医生的医德不太好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史上真实的名医群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