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星子山奇水秀,吸引着历代名人。 他们在南康,或为宦,或游历,或隐居。 今择其要者简述其行踪。
汉 董奉 董奉,字君侯,三国时代吴国侯官(今福州市)人,信奉道教。隐居庐山南般若峰下。他医术高超,为人治病分文不取,但要求重病患治愈者,种杏五株,轻病患治愈者种杏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余万株,郁然成林”。千禽百兽,媳游在杏林中,使林中杂草不生,人称“杏林春满”。杏子年年丰收。董奉盖了一座草舍,规定凡要买杏的人,不必惊动他,只需用同等的器具装一筐谷放在草舍中,就可取一筐杏子。如果谁有贪心,多取了杏子,传说林中的老虎就出来干预。董奉把获得的大量的稻谷和粟衣,散发给贫苦者。因此董奉种杏田的故事,广为流传,庐山至今还有还有杏林源、董奉馆等遗迹。 董奉善于摄生,晋永嘉年间高寿而终。死后赠名“升元真人”,葬庐山山南。
晋 陶潜 陶潜,字渊明,又字元亮(公元365或372~427年)。家居星子县城西五里玉京山麓(古谓上京),曾祖陶侃官至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大志,“猛志逸四海,蓦鬲句思远”。29岁始出仕,任江州祭酒;荆州、江州史幕僚;锁军参军和建成参军。41岁,任彭泽县令,任期中,有“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辞》,“征著作郎,不就”。(肖统《陶渊明传》)从此他终生不再出仕,一直在农村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公元408年6月,因故居上京失火,迁居栗里(今温泉栗里陶村)。自云“南村”。附近有醉石,濯缨池等遗迹。50岁重返上京。 渊明回乡后,生活贫穷,有时甚至衣食难继,时向亲友乞贷。但江州刺史檀道济赠送粮食与肉类,却被拒绝,“主弃而去之”。 渊明爱菊,宅旁遍植菊花,性嗜酒,饮必醉。亲友来访,必邀与同饮,醉便对客曰:“我醉欲眠,卿可去”。好友颜延之赠予2万钱,他全部遣送酒家。 渊明少有文各,辞官回乡后,写下了大量诗文。田园生活,开拓了诗人的视野,增添了同代文人所没有的情感。其诗文多吟咏田园风光,寄寓怀抱,自然含蓄,不假雕饰,抒写情怀悲愤慷慨。其中《归去来辞》、《感士不遇赋》、《桃花源记》、《饮酒》、《游斜川》、《咏荆轲》、《五柳先生传》等,为世人吟诵。 渊明性好山水,登高呼啸,临流赋诗,故居附近的东皋、斜川、康王谷,天下第一泉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渊明逝世,终年63岁,世人称靖节先生。葬庐山西南面阳山。陶有诗文集《陶渊明集》刊行于世。
陆修静 字元德,南朝吴兴东迁人,三国时吴国丞相陆凯的后代。陆年轻时遗弃妻子,研习道教经籍俘虜。公元461年(宋大明五年)达到庐山,建道观(简寂观)于庐山东南金鸡峰下。他在此静心颐神,炼丹修道,建元露斋。观后有放生池,浮来石,捣药石,听松亭,炼丹石等。陆修静撰写道家经典、广收道家经书、药房、符图1200卷。当时的简寂观道藏阁拥有较齐全的道家书籍。 陆修静到达庐山后,道教在庐山获得大发展。除陆修静兴建的简寂观外,先后还建立了祥符观、先天观、景德观、白鹤观、广福观、太平宫等。道教势力颇大,至使当时庐山寺、观有谚曰:“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菜。”寓扬道抑佛之意。 陆修静死后,嗌为“简寂先生”。遗体安葬在庐山布袋崖。
谢灵运 南朝著名诗人,我国山水诗的开创人。永兴三年,出任永嘉太守,入彭蠡口,来庐山游览。留恋此处山光水色,为之写下大量诗篇。“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是其中的名句。今温泉疗养院附近,有传说是他译经的“潘经台
李白 唐代伟大诗人,开元、天宝年间,两次来到庐山,对庐山景色大加赞扬:“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李白为庐山写了《庐山谣》等大量诗篇。其中描写黄岩瀑布的《望庐山瀑布》名诗千古。李白还在五老峰屏风叠一带筑庐隐居,与青松白云为邻,这就是著名的太白草堂。 李白不仅自己隐居庐山,尽情享受庐山自然美景,而且鼓励自己的妻子来庐山寻找在此学道的李腾空,并拜之为师。 李白的太白草堂曾保存多年。五老峰下至今有山谷仍名为“青莲谷”。
李渤
字浚之,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与其兄李涉一道在白鹿洞、栖贤一带读书。在白鹿洞时他养了一只白鹿,白鹿常随李渤外出走访和游玩,故人称李为白鹿先生,他读书处称白鹿洞。公元814年李出山做官,821年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住期间,李渤有机会旧地重游。他对白鹿洞旧居进行修缮,广植花木,增修台榭。同时还修缮栖贤寺,委托有名望的禅师智常管理。 白鹿洞书院内还有纪念李渤的先贤祠和后人石雕的白鹿。
来源: 庐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