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3-6-14 16:45 编辑
办公室闲聊,谈到了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我觉得今年江西关于中学生“三怕”的作文题脱离现实,在中学生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校园流行语”。一是我从来没听说过。我虽然早在5年前就已退休,但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学语文教学岗位,如果在江西有这样的校园流行语,我焉能毫无知觉。二是所谓流行语一定要适合口耳相传,换句话说一定要押韵、顺口、幽默,但无论是“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还是“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都不押韵,也不顺口,更不幽默。三是流行语要反映中学生实际的思想生活状况,其实这三怕根本不能反映今天中学生的真实状况。中学生怕奥数?奥数本是少数学有余力的数学尖子的事,他们敢于报考,就应该不怕;那些不报奥数的学生,与奥数无关,就像陈水总肯定不会怕公务员考试一样。英语是每个学生都要学的,中学生学英语,早就不是新鲜事,现在不是70年代极左路线破坏时期、马振扶事件中女初中生在英语试卷上涂鸦“我是中学生,何必学英文,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年代,学得好学得坏,都没有怕的必要,学英语很正常,就像吃饭一样,有人食欲强有人食欲不振,但哪有一个人怕吃饭的?任何功课都有人学不好,学不好就怕某门课,哪有那么多流行语?周树人更没有怕的必要,现在高考与周树人没有什么关系,鲁迅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的比例已经寥寥无几,鲁迅的小说《祝福》比外国小说《老人与海》好学多了,何怕之有?曾经在中学流行过这样的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所周树人(那是为了押韵而把鲁迅改成周树人,现在的所谓“校园流行语”反而不如就说成鲁迅还更顺口些)。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如果命题者是把这几句话“改造”成今天这样的“校园流行语”,那就太可笑了。我在巨人网上看到有中学生评论这条“校园流行语”说:做了六年的中学生,头一回听说这条校园流行语,我可以发誓以上流行语也从未在我的同学中间流行过。这个考生对自己被代表“三怕”的现象感到非常不理解,并且把它讽刺为“专家流行语”,把这样三句话冒充为“校园流行语”,简直是强奸民意。
另外,三句流行语应该是一个整体,如果以所谓“校园流行语”为话题,为写作材料,那就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或校园思潮,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还是当今中学生不喜欢基础学科,或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中学生厌恶三门主课,如果可以任意抽取中间的任何一“怕”,或两“怕”,甚至反过来变“怕”为“喜欢”,那就每个考生都是自说自话,作文就成了某一门学科的学习总结,作文的立意也就乱成一锅粥,所谓“校园流行语”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命题者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个闭门造车出来的“校园流行语”并非植根于校园的土壤,所以在引用了这条“校园流行语”之后,又心有余悸地补充说: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这样一来,材料本身就形成了自相矛盾,命题者在命题时底气相当的不足。
如果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三句话完全是赝品,或者说是语言中的垃圾,或者说显得很外行。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树人,这三“怕”,不是同一个角度,不是同一个平面,它们根本不能糅合在一起。奥数是数学中的一种竞赛项目,英语是一门学科,周树人是语文学科中某一位作家,它们不是同类项,怎么可以组合在一起呢?曾经流行过的三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它们都属于语文学科,都是语文这门课程的下位概念,这三项是并列关系,是一个大类中的小类关系,代表着学生对文言文、写作、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的畏难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或思想情绪。如果保留“周树人”,那么英语就要相应改成短文改错,或完形填空,或书面表达,奥数就得改成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等。作为高考写作材料,本身不应违反形式逻辑。
附:具体试题如下: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用。(4)不少于7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