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4069|回复: 12
收起左侧

农民工的希望(读画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8 15: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5-4-18 15:32 编辑

                                   一幅油画:无声的震撼

      文/彭远

       日前,在网上欣赏到这幅油画,作者林金福是一位七零后画家。敏感的气质,细腻的笔触,朴素的情感,扎实的造型,似乎是一幅写实的摄影作品,让你看到多么熟悉的情景……

       一趟不知奔向何处的列车,载着一群昏睡漠然的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到站,大家甚至不知道要去哪儿,他们几乎无法分辨哪个是自己的身体了,然而还有希望,那个婴孩醒了!尽管他暂时只能用手势表达自己想要的未来,但他只要不放弃,甚至放声嚎哭,必可吵醒更多沉睡的人……

       夜,还长;火车,还前行。
002XTY8Bgy6RhZWnY77b1&690.jpg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f85dbd0102vfmv.html

                                      农民工的希望

                                                                                 陈林森

       彭远先生敏锐地抓住了醒着的婴儿,在“昏睡漠然”的人群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但我觉得整个画面还是暖色调的,画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温馨的,虽然是昏睡,却并不漠然。这里有爱情,一对看上去是恋人或者新婚夫妇的男女青年依偎着睡去,女子躺在男人的怀抱,想必是感到温热,已然脱去了外衣,而男人担心她着凉,将一件宽大的显然是男式的棉大衣覆盖在她的身上,他们的右手相互攥着,依稀看得出有手指互相扣着,男人的左手护托着女人的肘部,可以看得出男人的温柔,他们的表情是那样恬然、安祥,似乎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里有亲情,年轻的爸爸捧着幼子,虽然爸爸在睡觉,但捧着孩子的右手很安稳,有力度,左手被挤在角落里,但也在抓扶着孩子的脚部,孩子看来是刚刚醒来,好奇地望着隔座的灯光,也许是有人逗引他(她),伸出自己的右手,表达自己并不明确的欲求;这里有孝道,在邻座是一对看上去是父子的两人,年轻的儿子把座位让给老父,自己匍匐在列车的地板上,将头靠在手臂上、手臂枕着行李睡着了,老父看上去有70多岁了,他他的不很清晰的脸孔显得瘦削,是我们熟悉的典型农民形象(不像有的电视剧那样农民个个白白胖胖,富太万端),心疼儿子,自己睡着了,一只手依然搭在儿子的肩头,传递着父亲的关爱,另一只手可能很为难地挤压着,已经在画面上很难辨寻了;这里有友悌,在老父的旁边,是一对兄弟模样的男人(仔细看他们的相貌有点相像),他们紧紧倚靠着,穿黄色夹克的看上去年龄稍大些,应当是哥哥,他几乎是抱着弟弟,弟弟则完全信赖地斜仰在哥哥的身侧,双手交叉在胸前,完全放松地沉浸在梦乡;在中间的位置上是单独的一个年轻男子,他的平头和朴素的着装看上去是个工人,他是站着睡觉的,一只手扶住座椅的一角,另一只手随意地摊放在座椅的顶部,他独立支撑着,无怨无悔,我甚至猜想,老人的座位是他让出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幅温馨的画面,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是浸润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自然地展现在时代的列车上的。除了主体的9个(加上近景中那个只看到背影的男人就有10人)人物以外,其实还有近处与远处的人物。近处有是仰卧在地面的,两腿张开,可能是伸进了座位底下,左手自然地向下垂落,手背上有一小块纱布,内行的人看得出是刚从医院里出来,才打完点滴,因为纱布比较小,又没有缠胶布;画面的右边有一个人的两只手,右手搭在行李上(大概是拉杆箱),手腕上好像戴着黑色(表带)的手表,可以看得出这只手的前臂向上的位置有一小片瘀青的伤痕。这两个人的比较隐蔽和微小的遭遇,可以想见这些人的身份,最大可能是农民工,甚至有可能是建筑工人。远处还有两个人,中间一个长着招风耳的男人,低头睡觉,是我们经常能碰见的比较清瘦的中年男人,普通职业者,或稍许有些技术,但也属于这个群体;在站着睡觉的人的右手的上方,有一个头发较长的男人分明是醒着的,站在车厢里,向右边的窗户凝望,他仿佛是快要到站的一个旅客,这个人面目不清,又是唯一醒着的成年人,应该不属于这一群体。这个人穿的很可能是西装,依稀戴了眼镜,可能是出差的基层公务员,也可能是记者或文化人。或许他是这群农民工的见证。顺着他的目光,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扇没有关闭窗帘的窗户,透过窗户,我们看到天边有淡淡的粉红色的最初的曙光。车厢里的灯虽然还亮着,但它的威力已经在减弱,很快就要退隐,让位给初升的太阳。

       在火车上睡觉是非常正常的图景,何况这是后半夜临近天亮的时候,是旅途中的最疲倦的时候。他们的疲倦可以想象当他们上火车之前是如何加班加点地干活。但昏睡漠然不能概括车厢中的情景,虽沉睡,但画面上仍然充满青春的活力。画面上的人大多数都比较年轻,身体看得清楚的10个人中,老年人只有一个,而且他的儿子就在身边,甚至我还猜想最近的那位(只看见背影、光影较暗的)也是他的儿子,老人的年龄无形中被中和了。可以想象,这位老人只是这些农民工中的辅助劳动力,也许是看大门的,也许是清洁工,为了平衡年龄,作者还设计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婴儿,他(她)或许是农三代,而且孩子的帅气的爸爸像个青年知识分子,至少是个大学生,不是普通的农民工,似乎是农民工中的精英,是新型农民工或“新一代”农民工。孩子的妈妈哪去了?有可能孩子的爸爸是把孩子带下乡,放到爷爷奶奶家去断乳,孩子的妈妈的产假结束了,她宁可春节也不回家,把耽误的业务弥补一部分回来。所以油画的主题不是这些人(除了醒来的婴孩)没有希望或缺乏希望,不是他们的冷漠麻木,而是赞美农民工的大有希望,他们的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团结互助,抱团取暖,坚守传统道德,就是他们的希望所在。这个群体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工的群体形象,其中唯一的老人应当属于农一代,也许是农村中最早走出家门的一代农民工,当年正当壮年,现在垂垂老矣,但他们的下一代在成长,上一代农民的某些特征在他们身上已经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表现得那么明显了,而幼儿则是农三代的代表,从他(她)现在的形象来看,已经和城镇居民的小孩没有什么两样了,他白嫩可爱,灵气十足,已经不再是脏兮兮的神情木然的农村小孩了。有人说,这个小小孩是这幅油画的最大的亮点。从这个挥舞着小手的婴儿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民工未来的曙光。

(陈按:这幅油画可以复制下来加以扩大,画面的内容可以看得更清楚)

216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9535
发表于 2015-4-18 15: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老师描绘的很细致,单凭这张图我是看不出来温暖和希望的,只能看见疲惫的人群....
我愿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书写你的精彩人生!
发表于 2015-4-18 16: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为了生活,背井离乡,为了梦想,锲而不舍。此情此景,此时此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民义 发表于 2015-4-18 16:54
为了生活,背井离乡,为了梦想,锲而不舍。此情此景,此时此刻。

概括得很精当啊,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飞飞 发表于 2015-4-18 15:36
老师描绘的很细致,单凭这张图我是看不出来温暖和希望的,只能看见疲惫的人群....

从疲惫中看到艰苦奋斗
发表于 2015-4-18 17: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在梦与现实的列车中。。。
春帆碧湖影,秋月鸿雁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8: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鄱湖春帆um6S8 发表于 2015-4-18 17:48
在梦与现实的列车中。。。

说得好,这列火车既是真实的,又是象征性的,它开往的地点也许就是国家的现代化
发表于 2015-4-18 20: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本帖最后由 游走的画笔 于 2015-4-18 20:30 编辑

一列火车,几个座位,几种疲惫而又安静的身姿,与一双明澈纯真的童眸。形成鲜明对比,勾勒出社会的现实。残酷与希望的碰撞。挣扎吧,逃脱不了周而复始的生活,逃离吧,又放不下希望的童眸,那就只有继续吧,幸福就在下一站……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勾图,用无声的画笔刺进每一个看者的心中,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呐喊》!
发表于 2015-4-19 19: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此时此刻我想起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书中的一首诗。虽然不很契合这画的意境和陈老师精彩的文章。庶几可以表达我对农民工的情感,我乡下的亲戚朋友,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尤其是三姐和姐夫。过完年就天各一方,为了生活而奔波。三姐在工地病了,最近的医院有三十里地。
发表于 2015-4-19 19: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本帖最后由 度日如秒 于 2015-4-19 19:55 编辑

农民啊我的亲人
作者:农民之子
农民啊,我的父母
为哺育我长大付出多少辛苦!
出风入雨不知春秋
披星戴月不避寒暑
额上皱纹刻画了一世沧桑
滴下的汗水滋肥了一方泥土
青春早已化为灰烬
热血凝成一把嶙骨
你们养活了十三亿人啊
为什么却只能年复一年地重复这劳苦?

农民啊我的兄弟姐妹
为了生存
你们来到城市抛洒青春和汗水

脚手架上哪个不是打工仔
缝纫机旁哪个不是打工妹?
仅仅为吃一口饭
你们忍受了多少危险,痛苦,欺凌和泪水!
谁家的爹娘不疼孩啊
你们把青春年华抛在他乡又为了谁?
兄弟啊城里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姐妹啊离开你依恋的城市不必心碎
因为你们的户口有农民二字
就注定了你们要回到那既爱又恨的农村
就像你们的祖祖辈辈
你们给城市修好了宽敞的马路和摩登的大厦
你们给城市带来了市场的繁荣和生活的实惠
可为什么你们却一无所有
除了劳累和屈辱?

农民啊我的亲人
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一颗赤子的心
面对苛刻,恶霸,野蛮和贫困
我惟有满腔的怒火和仇恨
发誓有一天
要把一切不平都扫尽!
羞耻啊
作为你的儿子
我眼睁睁看着你步履蹒跚的艰辛
惭愧啊
作为你的兄弟
我任人鄙夷地称呼你“农民”
“农民”不仅是你最终的职业
更是你一出生就刻在身上象征卑贱的烙印
那割舍不断的土地啊
寄托着祖辈的魂
岂料它变成了魔鬼的锁链
牢牢锁住了你的根
从此你再也不知道
你竟然是有着天赋的自由,尊严和价值的人!
人类已踏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
地球日益小成了村
你却仍挥着古老的锄头
养育着现代化的“农民”

我早有一个梦想
我坚信这梦想终会成真
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
我们变成大地的主人
驾驭着现代化的机械
悠闲自在地播种,耕耘
农民的职业令人羡慕
自由的世界充满爱心!

——出处: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