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看李斯
最早知道李斯这个人物,是从一本地摊杂志上看到的。近日,看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立群教授的《百家讲坛——李斯》系列讲座,不禁想说点什么。
孙教授的系列讲座主要包括“从政之路、力谏逐客、焚书之谜、沙丘之变、助纣为虐、李斯之死”等六个部分的内容。应该说这基本涵盖了李斯的一生,但是似乎又有所欠缺。比如,我觉得这六件事中有大半是说李斯的过错,并没有提到多少他的功绩。我认为,看一个历时人物,不论他功过多少,最主要的是从他身上能够看到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即对我们后人的启发或启迪。
说到李斯,就不得不提他的“老鼠哲学”。它的起源大概是:李斯年轻时在家乡做了一个小官。一天,他在官吏宿舍厕所中,发现老鼠尽吃些不干净的东西,倘若有人或狗只走近,老鼠们还被吓得屡屡逃跑。后来,李斯进入公家的仓库,发现里面的老鼠吃仓库的粮食,居住在大房子里,没有被人或狗惊扰的担心。对此,李斯有感而发,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大家都认为是这个处世哲学害了李斯一生,他也就是为了能做“仓鼠”而奋斗一生。我认为:这反倒说明李斯是个很善于观察生活的人,而且有一定的“悟性”——对比两类老鼠的不同,由此及彼,联想到人,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
李斯为了追求自己的荣华富贵(即为了成为一只“仓鼠”),并没有傻傻地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主动出击。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充实自己,使得自己有真本事。因此,他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学习“帝王之术”。这样一种做法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所缺少的。他们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缺少一个机会,缺少了个有能耐的爹,却不知道自己缺少的是能够让机会来找你的真本事。对于这一点,李斯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认定了一个目标之后,就要为之付出行动和努力。
李斯学成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尽管后来李斯在秦国的某些做法令人不齿,但应该说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道路选择的重要性。只有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条件、目标等各方面因素作出合理的判断,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从当时的秦国来看,只有先攀上吕不韦才能有机会接近秦王。为了接近秦王,李斯决定“曲线救国”,先接近时任宰相的吕不韦。我想那个时候为了能够得到吕不韦的赏识,他应该是花了一番功夫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仍然不是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自己创造机会。
一旦有机会接近秦王,李斯便不失时机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凭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秦王的赏识,李斯平步青云,做上了秦国的“客卿”。百度一下:“客卿是古代官名,在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可以说李斯在秦国的仕途还是挺顺利的。但是,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物忌太盛”、“ 物盛则衰”。
果不其然,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迫于情势所逼,秦王下了逐客令。当然,李斯也在被逐之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李斯并不是完全没有作为。他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在自己的仕途受阻的时候,李斯选择了据理力争,努力再去争取一次,才有了历史名作《谏逐客书》;还让自己再次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当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是不是能够去“危”存“机”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位居丞相的李斯又提出了很多好的治国方略。比如,废除分封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统一货币等等。“在其位,谋其政”。李斯在他辅佐秦始皇匡扶天下的过程当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使命;而且几乎每干一件大事都能产生影响千年的效果,并荫及后代。从李斯的这些大手笔来看,他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是一流的。这正是我们后生晚辈应该努力学习的地方,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时说:李斯作为一个普通平民事秦,利用机遇和能力辅佐秦始皇终成霸业。如果不是因为种种无法让人容忍的恶行(杀韩非、焚书、篡改圣旨)毁坏了他的声誉,那么他的功绩可与周公、召公媲美了。
李斯杀害同门韩非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李斯妒杀韩非,有的说是秦始皇借刀杀人。历史总是这么残酷,我不想评说李斯对于“韩非之死”的是与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是“一山不容二虎”吧。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时刻注意自己是不是成为了别人眼中“另外一只老虎”。与此同时,千万不要“功高盖主”,反而要学着“推卸功劳”。(秦始皇借刀杀人一说,就是因为韩非对于帝王之术、统治之术的分析过于透彻,导致秦王嬴政对其才华感到恐惧,令李斯去处理韩非一案,嫁祸于李斯,从而不背骂名。)
历史典故“焚书坑儒”应该是两件事。其中,“焚书”是因李斯所起,“坑儒”似无关联。表面上看,李斯“焚书”是为了打击儒家势力,巩固秦朝统一政权。但是,由此一劫,先秦许多文献古籍都被烧掉了,中国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这一公案,我认为李斯处置的有点过分了。那就是由于他的过于狭隘,而阻碍了先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于我们今人而言,那就是要更多地去包容和理解身边的一切事物。“坑儒”一案,李斯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谋划,但是我觉得他有莫大责任。那就是身为丞相,却不能尽忠职守。他完全有能力也有义务对秦始皇进行劝谏,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这一点应该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篡改圣旨、助纣为虐”是李斯走向极刑的催化剂。这一点是我最看不起他的地方。因为之前的错误已然犯下,而且多少还有点献媚秦始皇的味道。但是,他和赵高沆瀣一气,篡改圣旨,改写历史,却是大错特错。我不知道秦王朝在公子扶苏的执掌下会怎么样,但是我想绝对好过胡亥、赵高之流掌权吧。历史偏偏和秦始皇开了个玩笑,也让李斯的极端个人主义走向了尽头。应该说,李斯的结局是他自己自作自受的结果,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在历时的紧要关头,为了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他选择了极端的个人主义。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纵观李斯的一生,有功有过,有付出也有收获。总体而言,是他自私自利的性格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我们知道,性格是由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经历决定的,属后天形成的。因此,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最后,请允许我用至理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结束本文。愿以此与诸君共勉!
后记:本文成文于三年前,今天从QQ空间复制过来,并作了个别修改。 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