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座落于山南登山古道旁,相传远古道教宗师太乙真人在此修炼成仙。此处海拔在800米以上,群峰环抱、冬暖夏凉,翠竹如云、环境幽静,可近览群峰,远观鄱湖,为避暑休闲的最佳去处。1922年,粤籍国民党退役将军曾晚归、刘一公、古层冰等七人发起在此建别墅,后闻风而来者又十几人,至三十年代初,蒋介石、蔡廷锴、陈诚、阎锡山及吴奇伟、严重、李汝倬等军中高级长官在此建成别墅有18栋,取名为太乙村,人称其为将军村。村之前后有岗楼碉堡,村内石径纵横,楼阁掩映,十几幢别墅风格各异而又色彩调和,且取名雅致,曰晚庵、犇舍、松庄、三柳巢、爱庐等等。康有为、冯玉祥、胡宗南、白崇禧、李四光、蒋经国等人都曾在此留住。另外境内还有九奇峰、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地质学家李四光《冰期之庐山》专著为标志,成为中国第四纪学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学说,从而使庐山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冰川遗迹最典型、最集中的山体)、观喜亭、息肩亭、泉槽瀑布、太乙索道等景点,通过开发已建设成为庐山第一座休养、度假、避暑山庄。
太乙峰:也叫犁头尖,在含鄱口的西南面,山势峻峭,尊严挺拔。远远望左,山峰的形状像把靠椅,容装天宇,又似一张口,气吞鄱
湖,而峰峦错落有致则又好像是一位睡美人沉浸于梦乡之中。由于庐山第四纪冰川的作用,山上怪石遍布,千姿百态。既有12生肖石群.
又有九叠仙蛙,乌龟石、雷公石、真假猕猴王、八戒石、问天石、道经石等,其形神兼备,锦绣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太乙峰的西麓为产林,西南为桃林山,山上的德胜龙潭是古人遇早祈雨的地方。据说潭中有条龙,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当然,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已不再相信这些。太乙峰的涧水由西北往东南流去,经万寿寺与众水汇合。山峰的背面是广寿院,下方是老鹰崖、庐岳祠和太乙村,老鹰崖又叫老鸦口,形胜险峻,常人无法靠近。庐山称岳,始于明太祖朱元璋,起初由南、九两郡合祀于天池,万历时经知府袁懋贞奏请而获专祀。
太乙峰的得名,有多种传说:一种说法是大禹的老师太乙真人当年是在这里修炼成仙的,后人为纪念他,就把这座山峰称作太乙峰;另—种说法是山峰的形体很像太乙真人的原故;还有的说是与象数学中的“北辰居中”说有关,理由足“汉阳五老,俱匡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其中”。当然,每一个传说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既是传说也用不着较真。不过按照传统的太乙学说,以一为太极,由太乙而生二目,二日生四辅,又有计神与太乙合之为八将,世间的万千变幻俱可从太乙推出,而犁头尖峰奇景秀、四季气象万千,也惟有“太乙”二字才当得上是名至实归。
太乙峰南端有一个巨崖,宽约丈余,深百丈,三面环山,一面临鄱,地势极为险峻,立此崖南眺,百里鄱湖,尽收眼底,这便是著名的望鄱崖,是观赏鄱湖最理想的地方。置身崖首,眺望云海,人们不禁就会想起清代学者舒天香的名句:“云为我舞,我为云歌,云乃仙之密友,仙渭我为云痴。”此时此刻,一切人间的烦恼与杂念全都荡然无存。
距望鄱崖不远是剑劈崖。关于剑劈峰,民间流传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太乙真人在太乙峰修炼时,一日将其磨炼多年的七星宝剑试峰,遂指向眼前一座无名山峰一劈,霎时间轰隆一声巨响,山峰被劈成两半,两边山崖绝壁有百十余丈,剑劈崖由此得名。此崖上插重霄,下临深渊,如刀削剑劈一般。站在崖前,人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奇叫绝。
太乙峰西南面的桃林涧,其实并不产桃,这里生长的一种叫戊巳芝的植物,倒是一种稀罕的东西。戊巳芝就是古代医药典籍中所谈到的黄精,这种植物3月里开始生长,枝黄叶赤,苗高一二尺,叶子似竹而短,两两相对,茎根柔脆像桃枝,4月里开出小白花,形状似小豆子,不仅外形可人,它的根、叶、花、实都可食用,久服可以养身延年。
太乙峰历经沧桑,不仅留下了无数名人雅士的野迹仙踪,还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就曾在此与蒋介石举行过淡判。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太乙峰也有浓厚的兴趣,1961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这位几乎走遍中国大地的伟人,也忙里偷闲,亲临太乙峰,并留下一幅珍贵的历史性照片,在当地传为美谈。
欢喜亭: 由含鄱口人太乙村,欢喜亭为必经之地,位于登山石道的右侧。旧亭原为木质结构,圆形四柱,亭角起翘凌空,由明代高邮籍僧人遇明所建,此僧构亭于此,四时以茶水供应行人,或代为担运,而从不收钱。亭下大石上所刻“欢喜亭”三字,是出自清初常州词人顾贞观之手,当地人俗称大石头。清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黄宗羲游历庐山,途经此亭时,所见到的是“屋无壁落,与豹虎共之”,如今虎豹出没之事从未有闻,亭质也已改为钢筋水泥结构。伫立亭上,但见亭后山峰巍立,崖石嶙峋,亭前则远湖近林,云缭雾绕。1936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时,周恩来与蒋介石就曾将谈判场所选在亭内,为占欢喜亭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 息肩亭: 从欢喜亭下行百余米,息肩亭便迎风伫立在石道的中央。该亭系粤籍将领关鹤舫、柯凤巢等人于民国七年(1918年)集资修建,由几十块巨型花岗岩条石和石栓楔砌而成,颇具唐宋建筑风格。由于过往行人在此歇脚、挑担山民在此息肩故名。亭楣刻有“息肩亭”二字,亭旁有碑,记录了关、柯等人修路(庐山南北二大道)、修亭(北为锦涧桥亭,南为息肩亭)的原由经过勺捐款姓名及所修道路丈尺、实际开支等。从亭旁石碑上的文字来看,在吴鹤舫等人来庐山之前,由太乙村至含鄱口的登山古道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有的地方还被流水冲塌,崎岖难行,他们捐出银元1000多块,拓宽了原来的山路,从山下至山顶全长2583米,一律用石级铺成,使山道变得宽敞、开阔。 息肩亭东南行为白虎桥,桥的东北面有白竺寺(即净成精舍)。由桥东南往下即黄照岭,岭西北有陆鸭寺,再东南为余家茶亭,折东北而至栖贤寺。自从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初至太乙村时,在此亭下轿转而步行进村,太乙村便有了一个不成文的村规:凡来太乙村的达官显贵及军界要人均须在此下马停轿,再步行进村,从而使太乙村更显得静谧神秘。 太乙索道: 随着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登含山道已经不能满足八方游客的需求,于是一条现代化的太乙索道也就应运而生。该索道采用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而成,下站设于太乙村村口停车场北侧90米(海拔796米)处,上站设在含鄱口停车场西南侧40米(海拔1080米)处,上下站口平距889米,高差284米。索道形式为固定抢索器单线循环吊篮式索道,整个索道采用100个吊篮平均布设,每个吊篮可乘坐2人,运行速度为每秒1米,每隔15分钟循环一周,当索道运转时,场面极为壮观,坐在宽敞明亮、装饰豪华的吊篮内,不仅极为舒适、逍遥,成为太乙村景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视野极为开阔,俯看太乙峰、太乙村等景点,一览众山小。太乙索道的建成,缩短了庐山牯岭至山南秀峰、观音桥、白鹿洞书院等主要景点30多公里的路程,为游客尽情地畅游庐山山南山北的秀丽景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九奇峰:位于太乙村的西侧,山势雄奇险峻,外有卵石叠围。由于锦绣天成,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与《天仙配》里天宫的境头均在此取景拍摄。在山前一巨岩的上端刻有“九奇峰”三字,是今人白栋材(原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墨迹。登高放目,峡谷间云飞雾涌,如游龙,如野马,如轻绡,如烟雨,飘弋脚下。当石而立,似欲飞升凌空,尘世的喧嚣与烦恼早已置于九霄云外,“乘风归去”之念油然而生,始信林泉之美,不只能够娱目,而且可以清心养性,净化心灵。
九奇峰腰际的一块巨石上立有九奇亭,系粤籍将领黄申乡将军于1924年捐建的,临岩立亭,鄱湖秀色一览无余。据说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在太乙村休闲时,常来此亭纵览湖光山色,故而有“到了九奇亭,如见宋美龄”之说。民间还传说蒋经国当年也经常在此博览群书。九奇亭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曾被日军拆毁,今亭是当地旅游部门按照当年的规制和样式重新修建的。 九奇亭下方是著名的天书壁。相传太乙真人得道成仙后,为感谢庐山的天地灵气,用拂尘在此处的巨石上写下了“庐山”与“真人”四字,其意在于告诉世人“秀蓄山南,灵在太乙”,由此,天书壁成为庐山的又一胜景,引得无数骚客雅士慕名前来,一览方休。 九奇峰下有九奇泉,此泉源于九奇峰,飞瀑掠石而.下,形成一泓清泉,泉水甘甜味美,古松倒映。 白鹤涧: 位于太乙峰的东面、五老峰的南部,相传伪仙鹤群嬉戏处,涧水清澈见底。白鹤涧底有许多巨石如蛋,堆积成山,当地百姓称之为鹤蛋石,意为仙鹤所产之卵。据现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这是第四纪冰川留给人类的杰作。 七彩瀑布: 位于太乙村东侧的双峡涧内。双峡涧的上流巍石密布,或立或卧,大小错出。一涧溪流宛转飞泻百十丈后撞击岩石,声震山谷,形如跳珠、绞绡、喷雾,洋洋洒洒,四下飞溅,极为壮观。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只见彩练当空,美轮美奂的七彩瀑布悬挂于天际,令人赏心悦目。 白水漕: 又名仙帚泉、云雾窟,地处太乙峰与含鄱岭之间的峡谷中,形似口袋,谷口便在太乙村的中路口。由于峡谷幽深、流泉飞瀑、竹木茂密、植被浓厚等独特的地质地貌构造,如同白鹤仙子挥动仙帚,故名扫帚泉。泉上飞瀑数十丈,声震数百米。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或浓或淡,或来或往,极富情趣。其变幻莫测,妙趣无穷。置身其间,时而如玉带摇风,绵绵不绝;时而似炊烟袅袅,飘飘欲仙;时而铺天盖地,温馨四溢;时而霞光普照,晴空万里。这里的雾蕴藏天地之灵气,可餐、可浴,具有养颜益寿的神奇妙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