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民国时期的九江城很小,但比清朝时期还是有一定的扩大和发展。
据《九江古今纵横》一书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加修月城,规模渐蔚。全城东西纵5里,南北宽4里,周围12里224步,下启七门,依次称东作门(即小东门初称磐石门),迎春门(大东门),南薰门(小南门)、文明门(大南门),迎恩门(西门,初称湓浦门),望京门(九华门),福星门(岳师门)。门门有城墙相连接,这就是清朝时期九江城的规模,为区分城区与城郊,人们习惯的俗称,将城内称作城里,城郊称之为城外,用今天的地名来说,西门口、环城路以外,均为城外,张官巷、文化宫、烟水亭、龙开河、庐山路、甘棠湖、南门湖、东门外的黄泥塘,三里街、老鹳塘等均为城外。清同治年间(1862-1874)城内有东大街,西大街等主街十八条,次主街六条,十七坊,号称大街,用今天的话说,其实是很窄小的石条合面街。清乾隆47年(1782)德化县有人口20599人。
清末民初,九江城与清朝的城区没有多大变化。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九江城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1916年九江火车站建成启用,在短短三五年内开发了滨兴洲,在滨兴洲地区建成了纵横七条大马路,即一、二、三马路,前、中、后纬路,大径路,在路两旁建起了商业店铺和娱乐场所,大安旅社,华洋旅社、蓬莱旅社、仁记旅社,莫文学大饼店、蓬莱阁、继宾楼、万花楼、滨江酒馆、大庆旅社、大通旅社、妓院、鸦片馆等很繁华。
1917年建成映庐电灯公司、1919年建兴中纱厂(初名久兴纱厂),1927年兴建滨江路,1924年开始拆城修路,城内东西大街渐与西门外光绪年间初步形成的西门外正街连成一线,1928年扩建大街,改石板路为水泥路,街面扩宽到12米,取名为“大中路”,自此东大街、西大街、西门外正街三街名消失。
1925年九江商埠督办谢远涵为扩大城区,特命拆除城墙,并就城墙基修筑环城路,1927年修建龙开河铁桥,大中路直达大径路到火车站,至此,西门口以西,南门口以南的甘棠湖、南门湖、老鹳塘、山川岭、庐山路、沙子墩、甘棠公园、滨兴洲、官牌夹等都纳入为九江城区,在琥珀山建有湖北会馆,甘棠公园建有复旦中学。
民国38年,九江解放前夕,九江工城四址,西至官牌夹,南到女儿街,东至东门口,北为长江,城区人口为60,636人。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城乡县市分治,城内设市,城外立县,此时城区的女儿街从城区划出设为九江县女儿乡。城区四址南至山川岭。九江县机关驻九江市城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