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七月半
七月半总是和包心粑 、南瓜粑、靠鱼(小刀鱼),豆腐干联在一起。这些带本土气息的食物名词,到了七月半只南瓜粑除外,其他都成了中元节祭奠列祖列宗的供品。给人的印象也就成了晦涩、阴森、冰冷、幽暗的感觉,好像它们就是一年一次连接阴阳之间的那根沟通线,把缅怀先人祭祀活动掀开。通过这些我们与祖宗对上话,那边的太公太婆回家来补破衣裳,看看儿孙的生活,帮我们扫除生活中不好的晦气。
记忆中从七月初一开始,家里大人都会早一碗、晚一碗盛上满满一碗白米饭,三杯现泡的新茶,焚上三支香供在祖宗排位前,一直供到七月十五。晚上也是从七月初一开始点上灯草芯的清油灯,一直点到七月十五,点清油灯是照亮太公太婆回家的路,让太公太婆看见再次为后人操持缝缝补补。
这虽然是一种传承一种习俗,一个祭奠先人的节日,但是小时候,这样的状景总是伴随着无以名状的恐惧向我压来:每当从正堂经过,便能明显地感知到气温正在慢慢降低,源源不断的寒意从脚掌心,穿过脊梁骨涌向心头,我心中越害怕,可反过来心中也好奇。眼睛忍不住瞟向正堂祖宗牌位前燃烧着的供品和供香,供香在飘飘绕绕,忽高忽低,渐行渐远,渐远渐散。我看了忍不住打个寒战,赶紧快步穿越正堂跑出门外。屋外,阳光下阳气在升腾,胸闷感一下消除。
七月其实禁忌也很多,例如从十一开始到十五,大人是不允许小孩晚上出门的。传说这时候是地府鬼门打开的日子,阴曹地府的鬼魂纷纷回到自己阳间的家,这期间阴气特别重。 山岗、村路、公园、马路到处都飘荡着鬼魂,他们都在奔往阳间的家中团圆吃供,小孩火焰低撞上不好。还有那些天生体弱的人也一样火焰低,很容易撞邪。
七月半庐山市各姓进行祭祀祖先的日子也不相同 ,有的十二,有的十三,有的十四。虽然祭祀时间不一样可祭祀品大致相同:靠鱼、粘米粉做的包心粑、豆腐干,这些是每家每户必供的,喻意靠子靠孙发扬光大。太公太婆吃了这些供品,保佑后人从此一帆顺遂。到了十五当天中午又重新祭祀番,下午三四点钟就要开始准备“脚钱”送太公太婆回去。钱一般是家里男丁在地上铺层地灰,用刻有铜钱的模子,一刀刀,一路路“印过”或者拿我们流通的人民币“覆过”。这种操作必需是男人,女人是不能够沾的。如果是女人印过的覆盖过的脚钱,太公太婆是拿不动的因为是铁的。脚钱准备好了,天黑之前从大门口开始一路插上脚钱,屋前屋后和每条连接道场的小路口,用香把脚钱插上,5,6米一个间隔距离,烧一堆纸钱一路恭送太公太婆回去。让他们不要再惦念着阳间的家和儿孙,早日放下牵挂早日投胎转世。
元宵节、清明节,七月半是我们中华祭祀文化中的三大重要节日,尤其是七月半。庐山市有谚语:“不望年不望节,只望月半烧纸钱”。意思是说过世的太公太婆每年都只指望七月半这一天后人烧祭的纸钱最得力。庐山市民众说法是:7月半的烧纸送钱摆供的祭祀行为,比平常的初一十五端茶供饭,元宵送灯,清明坟茔扫墓烧纸更让阴间的太公太婆得实惠。才能保障在那边有钱花。
缅怀先人祭祀文化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种,通过这些活动人们知道了感恩和孝道。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生生不息。
凉风起时,秋叶落时,七月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