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2073|回复: 2
收起左侧

文化庐山 捶拓中的美丽

  [复制链接]

568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174
发表于 2010-7-17 08: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地方,多半不会缺少美妙的石质文化遗存。不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敦煌的莫高窟……就在江西的庐山,时时可见的摩崖石刻,及散落在亭台楼阁间的碑文石刻,恐怕是庐山最重要的石质文化遗存了,它刻写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

  游过庐山的人们,相信对这些名刻仍会留有印象——青玉峡那大大的“庐山”二字,仙人洞旁有《郑文公碑》风韵的“纵览云飞”,秀峰龙潭一汪碧水之上、线条流美的篆书“龙”。不过,你还能进一步知道这些石刻背后隐藏的文化消息吗?

  6月底,省社科院与星子县委宣传部共同在南昌对外界发布了一个消息:历时三载完成的《庐山历代石刻》终于出版了。于是,这些石刻背后的文化解读,一下子变得清晰、丰满、有趣起来。

  趣 古人“到此一游”的文化味

  庐山最早的石刻始于晋代。1600余年来,刻石记游庐山,代代不断,今已发现的有1300余处,主要分布在秀峰、白鹿洞书院、观音桥、归宗、康王谷、东林寺、卧龙潭、牯岭等景区。石刻主要分为碑刻和摩崖石刻。碑刻内容多为诗文,篇幅长而字小,镌刻于碑石。摩崖石刻多为题识,言简意赅,字数少而字大,刻于岩石上。

  古人“到此一游”的雅词与文心最为有趣。

  文史研究专家胡迎建感慨地说:“古人来到庐山,面对大自然之美总是发出由衷之叹,他们总是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这种愉悦,这很有感染力。”大文豪苏东坡就留有题词“壁佩琳琅”,文辞优雅,令人怀想。而一些寻常游客,在抒写他们“天人合一”感受时,词句之精彩也是目不暇接。比如“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濯缨洗耳,喷雪奔雷”,“洗心”,“天地同流”,“拾枯松,煮瀑布”。一名湖南武陵游客,在光绪年间游庐山,则留下了一副对联:荡胸生层云,炯如一段清水出万壑;濯足弄沧海,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联中“荡胸生层云”出自杜少陵,“濯足弄沧海”为李太白诗句,巧妙的集句联,颇堪玩味。在这些雅词之后,古人方以“某某与某某同游”形式落款结束。对比今天,一些国人每遇名山胜景,有雅兴却无雅词,往往仅以“某某到此一游”式的刻写企图名垂后世,真是粗陋之士啊。

  面对庐山美景,古人除题词之外,诗兴大发一番的也不少。宋元祐三年来自吴兴的一名游客就留下了《卧龙潭题诗》:“传闻潭底有龙眠,龙在潭间知几年。多少苍生期霖雨,天公何事使龙眠。”此诗由龙潭想到龙眠,再到苍生的期望,作者心怀天下的胸襟气度一览无余。

  美 历代“大腕”的书法令人爱不释手

  在书法家文师华博士的眼中,书坛历代“大腕”李邕、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留下的石刻书法作品,最令人陶醉。

  庐山石刻书法中,真、草、隶、篆皆备,且风格多样。记者以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黄庭坚的行楷书作品《七佛偈》。黄庭坚的《砥柱铭》不久前以4.3亿元的成交价,创下中国“最贵艺术品”的称号,黄庭坚书法,眼下正是收藏界最热门话题。同时,这件书法石刻虽说是行楷,但楷意十足,这在黄山谷存世的书法中,算是最靠近楷书的作品,非常少见。碑文之后有“广鉴英禅师请于书此七佛偈刻之”句,一方面显示刻石的古老年代,另一方面可以揣测的是,黄山谷当时书此碑时,既受禅师之请,写的又是佛经颂词,因此写起来就比较慎重。通观全篇,只有“以为”二字有一丝连带之笔,其余字字独立、全用楷笔(其间只略带行书笔意而已)。“长枪大戟”(对黄山谷典型书风的评语)式的腾挪架构,收敛在森严不苟的楷法之中,是整篇书法的看点。

  庐山石刻中现存最早的《复东林寺碑》,也是一件珍贵的书法作品。书写者为初唐的李邕,人称李北海。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行法,后来摆脱旧习、笔力一新。精工小篆的唐代书法家李阳冰评价他是“书中仙手”。他擅长写碑颂,天下寺观多“齎(怀着、带着之意)金帛求其文字”,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有800 首。杜甫有诗描述李邕“写”出来的富贵:“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毯子一类的东西)。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记者曾临习过他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其书法可谓深入脑海。观李北海的《复东林寺碑》,无疑也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行书范本。

  《赵孟頫\书白居易庐山草堂记》碑刻,是一件杰作。据记者看过的资料,早在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该碑文作为字帖,名为《赵孟頫\书庐山草堂记》,当时定价为“民国币叁角伍分”。在这篇碑文中,赵孟頫\书此文的缘由也讲得很清楚:是南康的一个叫“燕琦”的人,求他写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刻石庐山”,于是他“深嘉其意,书以遗之”。赵孟頫\是元代复兴“二王”帖学的大家,此作体势紧密、姿态朗逸,是其行楷典型书风,非常珍贵。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紫霞真人以精湛书艺挥就的《游白鹿洞歌》,诗书俱佳,被胡迎建点评为“白鹿洞书院乃至庐山最有名之行草”。只可惜紫霞真人之姓名,却难以查考了。

  奇 石刻中隐藏**与不解之谜

  庐山石刻中,令人称奇的事情不少。

  单从石刻的大小来看就很壮观。石刻中,单个字最大的是宋知军李亦在秀峰龙潭壁上写的篆书“龙”字,其次为同在此处由宋知军朱端章写的楷书“庐山”。“龙”字有3米见方;“庐山”石刻则高4.65米、宽2.78米,其中“山”字每竖可睡1人。整幅刻石面积最大的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在玉渊潭手书“墨子篇”,14行直排隶书,每个大字0.37米×0.49米,总面积近40平方米。

  胡迎建对庐山的历史人文、古籍方志等情况十分熟悉,加之本来他就生于庐山脚下,对庐山石刻情有独钟。在这位专家的眼里,庐山石刻有着史志价值、辑佚价值、校勘价值。这些石刻可以廓清一部分历史,可将一些历史细微处还原得更丰满生动。在近代部分的石刻中,有韩国爱国人士李宁斋先生1932年手书的 “笑啼岩”,该石刻一侧有附记云:“宁斋先生韩遗民也。国亡来华。睹吾国现状颇与韩同,乃亲书笑啼岩三字于此,复嘱余增书一韩字,以明其国籍所在焉。”胡迎建的点评文字中介绍了此石刻引出的“后话”:1995年8月,韩国民间文化交流访华团前往秀峰,将此石刻拓片带回韩国,留下了中韩友好交往的一段**情缘。

  石刻中,记者以为最奇的还是米芾“第一山”刻石。米芾书法无疑是高超的,但是这三个字是一个不解的谜团。“第一山”的大字,据记者记忆中,除庐山外,泰山、嵩山、武当山、终南山等许多山头之上,都刻有米芾手书的这三个字,究竟米芾这“第一山”是为哪座名山而书呢?胡迎建的点评文字中说,米芾曾来庐山,有《开先寺观龙潭瀑布》一诗。米芾当时来庐山,是受寺僧之邀,专程来书写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一诗的。后来清康熙皇帝1707年南巡时,临摹了米芾书江淹诗这幅书法,赐给秀峰寺超渊和尚。尽管有这些渊源和记载,也还不一定能证明“第一山”便是米芾为庐山所题。且本石刻拓片中,“第”字的最后撇笔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记者曾看到江苏盱眙“第一山”的清拓片,撇笔是长撇、枯笔,不是现在的短撇顿笔的模样,而后者才更符合运笔结体的逻辑及米芾的“刷”字风格。

  记者查阅的资料中,泰山、武当山等一些地方的“第一山”说法,均缺乏可信度,不足细论,倒是江苏盱眙方面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盱眙方面认为,“第一山”之第一,并非美景第一,乃米芾在担任涟水尉时,从洛阳坐船从淮河去涟水县(在今江苏淮安市境内)路过盱眙时,从北方南下以来看到的第一座山。米芾还在此留有《第一山怀古》诗:“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1985年,当地还建有“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

  总之,究竟米芾是为哪里题写了“第一山”,成为一个不解之谜。或者,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各大名山都是从米芾法书中集字刻成“第一山”以自夸吧。

  趣、美、奇,庐山石刻的价值当然还远不止于以上的简单归纳。

  作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胜地,文化的庐山因这些历代石刻被捶拓、翻印而更加美丽。《庐山历代石刻》也再一次印证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表述,庐山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发表于 2012-4-21 14:4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第一山”后米芾还有跋,书迹靖安宝峰寺有。另书江淹诗在“襄阳致爽轩”,不在秀峰。
发表于 2013-9-6 18: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tim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