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1801|回复: 3
收起左侧

庐山市这位老师引起的感动温暖了这个冬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08: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篇尘封遗书,唤起多少感动

作者:少府山人
640.webp (21).jpg

        一直怀念他!一直怀念高三补习时的班主任丁绍平老师,怀念那段最后的中学日子。

        前不久,我请尚庐山微信公众号发帖《庐山市这108位同学,还记得30年前那声“臭哲崽”吗?,邀约同学们在冬至日前往公墓为丁老师夫妇扫墓。

       在发帖时,我询问丁老师内侄左军有否老师照片,意外得到了丁老师当年写的一封《遗书》。丁老师1930年生,为学生呕心沥血,积劳成疾,身患胃癌,1993年3月写下《遗书》,1994年农历六月去世。在这篇尘封了近27年的《遗书》中,丁老师写到:“我患这样的恶疾,也是因我不分日夜拼命教书所致。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只一味的埋头教书。”“工作四十年,我没缺过一天工;教三十年书,我没旷过一节课。”看着照片中丁老师凌乱的头发,读着信中的文字,遥想当年班上的情形,泪珠不禁夺眶而出。

       感谢尚庐山公众号继续推出《一件尘封27年的<遗书>,感动无数庐山市人!。帖子发出后,反响异常热烈。丁老师的遗言,感动了无数人。一个坚守清贫、甘于奉献的好老师跃然屏上。许多熟知丁老师的网友、丁老师教过的学生纷纷留言,回忆起丁老师的许多感人细节。在这个寒风吹雨的季节,带来一股暖暖的春意。

640.webp (22).jpg

       同学们不曾忘,每天早晨丁老师教室散发墨香的试卷;不曾忘,每天半夜丁老师家中刻印蜡纸的身影。

       多年来,同学们一直“津津乐道”当年班上一个场景。一日上课,下面吵闹。丁老师发脾气(他发脾气也可爱,可爱的老头那种,学生逗他的那种),下讲台指着教室中部一个同学骂:“恩箇个臭哲崽!恩晓得恩什样个来咯呗?”当时补习需要找人担保,听说丁老师就是为这个同学签字担的保。丁老师应该还有农村人读书不易,你要珍惜的意思。哪知那个同学年少不懂事,回道:“我坐车来咯。”气得丁老师一顿臭骂:“臭哲崽!臭哲崽!”丁老师太认真了,真担心老人家怒火攻心。当时我们88届理科补习班有108人,直到现在同学间见面,总是戏谑一声“臭哲崽”!唤起多少温馨与感动。

丁老师于我,一个细节终身难忘。1987年高考中专、大专双轨制,1988年上半年又通知恢复单轨制。我语、数、物蛮好,外语、化学差得厉害。当时补习费一百多元,父母普通工人,抚养我们4个子女。我自忖大学无门,不舍得浪费父母血汗,就对丁老师说不读,从总务处将钱退了。我将钱用报纸包好,藏在家里五斗橱我放衣服抽屉的最下面。天天背个书包上学,躲到一墙之隔的石粉厂废仓库看书,偶尔也溜进大教室最后一排蹭课。

       终身记得,那个春日的下午,从外面开完高考研讨会的丁老师突然来我家家访,告诉父母我退学了。当时丁老师坐在我家一楼外走廊低凳子上。他应该走了蛮远的路,额头渗出微汗,解开外面灰色中山装的一排扣子,里面又是一件中山装,又解开扣子。他对我说:“佬哎,攒劲!攒劲我包恩考得到。”

640.webp (23).jpg

       当时,一分之差就是命运之别。退学自学效果肯定比教室读书差。假如丁老师不家访,父母不逼我续读,考低了三四分,就只剩当兵一条路了。外出打工那时还不时兴,一般在工厂当家属工,可我瘦弱身体吃不消。

       也是我的老师,全国优秀教师陈林森回忆道:“我当年带88届文科补习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丁老师上课是跑到教室去的,不是偶尔一次,是几乎每一次上课都是跑步前进,这说明他在上课前几分钟都是在备课改作业。”“学生说他是半夜里爬起来刻钢板,我们也刻板,但是丁老师刻的钢板不仅一笔一划非常工整,而且字很小,一张蜡纸的容量恐怕是我们的两倍。”“在敬业精神方面他是大家的榜样,他算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

       学友“MS”跟帖道:“之乎者也,经丁老师一一道来,似乎也不是那么难懂,由此发现,古文观止也不是那么晦涩难懂了。”“依然记得,那年全市模拟考试,语文110多分,丁老师还没有进教室,他的笑声就进了大家的耳中,老人家比我还开心。”这个细节太传神了。丁老师确实是这样的。当年丁老师的同事,现在的中国作协会员林德元作家就说: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们身上,这就是他拚命工作的核,是一种大爱。

640.webp (24).jpg

       网友“自然”跟帖道:“你们还不知道,丁老师把补课费全部寄到希望工程了。他说老师补课不能收钱。”询问左军,确认了此事,希望工程颁发了一本证书。而当时老师家也是“算着钱过日子”的。

丁老师垂危之际,仍不忘相濡以沫的勤苦师母。他在《遗书》中还写道:“只是我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给你菊婶。家里除一个12吋黑白电视机能抵一两百元外,其余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好在你菊婶一生节约惯了:她一生没穿过一件好衣服,大都是我和小军穿剩下的,她不舍得扔掉,就背着我改做她穿;她也没吃过一顿好饭菜,每天剩饭剩菜,她不忍心倒掉,都是她偷偷咽下肚子。好在她一生也勤劳惯了:她全包了一切家务,让我全身心教书,从摘菜、拣菜、洗菜、切菜、煮菜到烧茶煮饭,一切全揽在自己身上,毫无怨言;还挤出工夫养鸡种菜,全年吃的鸡、蛋和蔬菜,都不用买,全是她生产出来的。我的冷热衣服和小军上师专前的单夹棉衣,都是她自裁自缝的。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厨房、菜地和房里,三点循环,从未失脱过一次,也没有去过什么地方。今后,只要不病,她会自理自己的生活的。只是她一个人生活,不免孤寂凄凉,流泪的日子多,茶饭不及时,有一顿没一顿的,甚至一天也只吃一顿。”读完这份《遗书》,无不潸然泪下。

       学友“南山居士”回帖:师母把老师的骨灰盒放在卧室陪伴八年。师母左菊兰1929年生,滴血未生。老师走后,孤苦伶仃。到2014年去世才和老师合葬公墓。

640.webp (25).jpg

       丁老师出身应该是“根正苗红”的,但因师母二伯左星芒的历史问题,解放后二老深受牵连,吃了大苦。左军在微信上向我介绍:“姑父家中三兄弟,他排行老三。家里卖牛卖粮,唯一培养了他。他从小私塾先生带大,九江一中没毕业就参加革命。从扛枪土改到加入公安文秘,从下放田间劳动到从事教书育人。”“我三岁多来到涂山姑父身边,当时姑父是“三查”对象,修渠挑土劳动改造。”“姑父太多太多苦难,你们看到的是他工作和爱心的一面。住地与教室、厨房与菜园的二点一线的穿梭空间成了唯一能给二老创伤的心灵调整情绪、解码疾苦的通道,也许忘我便是忘忧!这才是我的至亲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自画轨迹也是二老圈定给自己的精神乐园!别无它趣。”

       1953年生的楢树咀人张传道看到网上的帖子后提供:“丁老师是我的救命恩人!”在他三四岁时,楢树咀和东屏山之间是一段宽河。那天丁老师从县城回蓼南老家,看见河中漂浮着一顶麦秆草帽,扑入水中将贪玩溺水的张传道救了上来。

丁老师在《遗书》中对后辈说:“我一生也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所有的感动,温暖了这个冬天!

让我们一起怀念他!让我们记住这个渐行渐远,又清晰高大的身影。

640.webp (26).jpg


作者 | 少府山人

临渊羡鱼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09:3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139

主题

671

帖子

4427

星币

硕士研究生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732
发表于 2020-1-15 09: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让我们一起怀念他!让我们记住这个渐行渐远,又清晰高大的身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