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如今,在我的老相册里,仍然珍藏着一张颇显寒酸的红纸请柬。
已经过去了24年,纸张渐渐褪色,话语依然滚烫:
××同学:
时过八载,而那个充满憧憬的桔黄之梦,还时刻萦绕我们心头。古城墙外,有我们追嘻的形影;巍鄱湖岸,有我们登攀的足迹。初涉人生,我们更思恋昔日“老二班”同窗那纯洁、真挚的情意。为缅怀,为追忆,我们拟举行“良宵聚”新春联欢晚会,相信她将会给你留下新的美好回忆,也希望你能够以多彩的节目和三元人民币为她增辉。来吧,亲爱的同学,青春在呼唤你。让我们永存“老二班”这个母体,共奔阳光道,携手风雨行。
“良宵聚”晚会筹备组敬启
晚会时间:正月初五晚六时半
地址:县粮校
1986年春节,是一个聚会的高潮。听到其他许多班都在筹备聚会,几个热心人有点坐不住了,天天喊着“老二班”如何交情好,现在怎能落后。虽然现在筹备显得很匆忙,但不举办绝对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叶永龙、程珉、刘玉林、张仁和、我几个凑到一起,大家一拍即合。这年的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天气很冷,我们几个揣着刚刚印好的请柬,哆哆嗦嗦站在县委大门旁边的新华书店台阶上,在人头攒动的购买年货的人群中努力发现“老二班”同学的身影。那时候县城还很小,几家大一点的商店和菜市场,都在一条街道,这儿是来来往往的必经之道。功夫不负有心人,雨雪风霜考验同学情。经过大家的努力,将近断黑的时候,采取相互传递的方式,一摞请柬分发出去了。
1986年2月13日,正月初五,晚上。县粮校的一间教室,三十位“老二班”同学欢聚一堂。晚会的过程具体不记得了,从现在翻出来的照片看,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良宵聚”三个字,课桌围成一圈,桌子上摆着不知谁借来的收录机,还有一些瓜子,这就是每人三元人民币的主要支出。男同学穿着劣质西装,还有几个戴着军帽。女生则显得比较洋气,牛仔裤、喇叭裤、围脖,现在看起来都蛮时尚。
参加晚会的全体同学是:余新花、崔志英、李淑明、张建萍、阎玉萍、陈春萍、殷建华、刘冬琴、陶淑琴、龙克梅、程新华、刘玉林、程珉、刘殿永、申苏安、陈秋洁、李永生、张群策、于崇明、欧阳志华、蒋雄、叶永龙、张仁和、王宗禹、邓小林、李代华、陶勇、舒亚庐、陈晓松、陈五平。友情客串的其他班同学有:黄如珍、沈瑞星、胡小平。
那时候,陈五平在秀峰负责摄影部,所以他也很自然负责起晚会的照相。不知道是他不舍得把相机交给别人,还是其他同学没有这样的意识,反正所有的照片都没有他。只是这次照相的效果让他这个专业人士很难堪,因为洗出来的照片很不理想。于是,每张照片背面都可以都看到他用铅笔害羞地写着:“学友:水平有限,请原谅!”
晚会结束后,叶永龙、刘玉林、程珉和我激情未退,几个人就在粮校招待所一个大房间留宿。忽然想起一大盆苹果居然忘记端上来,大家就让留下清理卫生的陶淑琴、余新花拿走,她俩死活不肯。进了房间,叶永龙大发感慨:“没有把余新花这么贤惠的女子娶过门,真是人生一大遗憾!”2010年观音桥聚会回县城,叶永龙、余新花正好和我同车,我把这话透露出来。坐在前排的叶永龙嘿嘿笑着,把后排的余新花闹了个满脸通红,不敢吱声。
前不久,客居南昌的欧阳志华把请柬扫描,传到了网上。看来,珍藏这段记忆的同学还不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