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过了夏至,就是小暑了。《说文》曰:「暑,热也。」小暑即天气已经小热了,但没到最热的时候。“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小至大,由端倪至极致。四时厚朴有序,它不搞突然袭击,不让人在暴热暴寒中措手不及。它用一个“小”字提醒,以十五日为期,缓缓渗入,还将有更热的烦燥将有更冷洌的肃杀,那么,提前备好清心的凉茶备好御冬的寒衣吧。
小暑前后,南方将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而大雨过后,艳阳一照,地面热气升腾,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蒸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便是如此。古人造字很有趣味,“煮”字者下水蒸,“暑”字者上日烤。这样蒸烤般的炎热天气,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清爽地,黏糊糊的,汗水一茬又一茬地流淌,出一趟门回家,就像是在水中被捞起。此时,人们躲进室内和阴凉处,尽量减少在高温下的活动,也就是入伏了。所谓“伏”,就是潜伏,隐藏之意。小暑后,出梅入伏,头伏、中伏、末伏接踵而来,一伏比一伏更热。
炎夏一来,人们总是抱怨蝉鸣扰人,阳光曝晒,热气逼人,只想长久地躲在空调房里。如此,躲避了夏天的热,也弱化了对四季的感知。自然自有其规律,夏自有夏的好处。万物的蓬勃生长,身体得以舒爽畅快,夜里就着星河入梦,这些都离不开夏天的热。《吕氏春秋》里说:「夏之德暑」。夏天的恩德在于热。因为热,有充足的光照,泥土才有能量,可以更好地哺育庄稼、花草、树木,它们吸收养料,才有蓬勃旺盛的生长。
田野里耘禾的人,劳作的人一直弯腰向前,一块块的稻田绿得壮阔。稻禾一天一个高度,就像野蛮生长的少年。早些年还有“双抢”,稻田里会有几个打赤脚抓泥鳅的孩子,流一脑壳的汗,晒得一身红,脚也划了些小口子,露出衣服外的手脚都痒得不得了。此时,地里的瓜果也丰盛,因为热量、光照充足,一个个也生得丰实饱满,水分和甜度更加充足。古人讲究应时应季而食,待瓜熟蒂落时,人们才得以接收大自然的馈赠,享受口腹之欲。
一塘的莲像是场等待,割莲蓬的老人背了竹篓下塘,只偶尔看到半顶草帽,看不到身形,哗啦哗啦的趟水声是他在荷中前行。在碧绿的荷叶里做个隐身人,头顶有荷花,怕亦可以清心吧。我在岸上擎着一柄莲蓬,剥一粒最新鲜的莲子,不抽莲心,就丢口中,苦口?甘口?那时有三只白鹭从田野那边飞过来,在荷塘上空旋了几旋,但我仍无法做个清心人。市场里,莲子早早上市,卖莲蓬的中年妇女,用着两个箩筐摆着售卖,两个筐子的莲蓬售价不一样,稍小的莲蓬十元三个,大一点的十元两个。我买了两个大的,临走时她又送了一个小莲蓬。拨开,入口微甜,莲心微苦。
到了小暑节气,绿豆汤就是必备之品。我时常会在夏日的清晨里,熬上一锅绿豆汤,待它凉了,盛在一个盆里,放进冰箱,下班回来喝上一口,清凉解暑。有时还会放点红豆,莲子之类的。在岭南,凉茶更是消暑必备,卖凉茶的大叔,会递给你一个没有盖住的瓶子,手里提着茶壶,任凭你喝够了,再把瓶子续满,只用付一瓶凉茶的价钱。
小暑的热浪,让人多在室内,便多了读书的机会。关于读书,还有一个小故事,东晋时,有个名士,见邻人晒衣被,就平躺在地上,掀起衣服露出肚皮晒太阳,旁人不解,问他在干什么,答曰:“晒书。”“书呢?”“四书五经全在我肚子里。”虽是轶事笑谈,晒书却成了文人的炫富方式。如今每年六月六,邻人依旧把棉衣棉被拿出来晒晒,已经成了习以为常的生活。
南宋末年,盛夏。庐山归宗寺镜禅人欲归灵隐寺,在九江榷茶(茶税关长)的同乡好友董嗣杲急匆匆赶来为他践行。见到董嗣杲满头大汗,镜禅人赶紧递上一把凉竹扇,并备好凉茶款待。「摇凉竹箑收江羽,醒困茶瓯沦建龙。午借客床寻偃息,不知身在紫霄峰。」(《镜禅人欲归灵隐》),聊着就聊到了家乡杭州,手上凉竹扇子没有西湖羽扇轻盈,寺中茶瓯也还是不如天目寺茶盏。一番寒暄后,董嗣杲倦意来袭,在寺中午睡了会,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仍在紫霄峰。一杯茶在手,猛然想起同乡好友就要离开庐山回杭州了,再无故人一起品茶谈心,共享湖山之乐。于是,思乡和落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心中难免若有所失,却无人可诉说。
生在杭州的董嗣杲,好读书喝茶,好饮酒赏花。他为一百种花,为西湖,各写了一百首诗赞颂,多么惬意与欢欣。也是这样的他,在九江为小官时,每天五更天起,在庞大帝国的官僚体系中周旋应对,日日有数不尽的文书与判牍,同时还要面对复杂人事,严苛监察。会看到,那个时时专注于精致生活的江南士大夫,与精明强干又刻苦自律的官员,是同一个人。有时严肃到近乎刻板,但背后终究是精致温柔。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唯有这样的精致温柔,再炎热的季夏,也不足介怀了。 作者:醉石 来源:归宗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