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许多老年朋友退休后有闲钱和闲暇,从而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眼中好骗的“皮夹子”、“唐僧肉”。
法律提示:老年居民在消费时一定要理性分析,不要草率做决定,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不要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告知陌生人。
2.
《“温情”骗局》
案例:诈骗分子多以空巢或独居老人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通过“陪伴”赢取信任,实施犯罪行为,诈骗财物。
法律提示: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赡养老人也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子女要多陪伴老人。
3.
《“理财”骗局 》
案例:许多老年居民缺乏金融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封闭,风险意识也比较淡薄,从而使得老年居民盲目进入高风险的投资领域,陷入血本无归的事件时有发生。
法律提示:不轻易做决定;不要被蝇头小利打动;投资前对销售产品做一定了解;不对高收益的理财进行投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特别是房产抵押。
4.
《电话推销诈骗》
案例:房产租售、小贷金融、保险基金、墓地推销、中奖电话……老年居民陷入电话骚扰诈骗的“重灾区”。
法律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不贪图便宜,提高警惕性,学会自我保护。如果上当受骗,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5.
《消费诈骗》
案例:“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这类的“霸王条款”,消费者没有话语权,完全听任商家摆布。
法律提示:无论是在实体店还是在网上买东西,每次购物都要向店家索要购买凭据,若是商品出现任何问题可以根据购买凭据向店家维权。商家设定的“霸王条款”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商家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是无效条款。
6.
《二维码的诈骗》
案例:二维码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产品促销、应用程序下载等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植入病毒,从而获取消费者的手机信息和密码,进行网络盗刷。
法律提示:老年朋友要警惕,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可能不是一个“馅饼”,而是一个深深的陷阱。扫码前一定要确认其出自正规网站,保护好收付款二维码;不轻信扫描领优惠、兼职赚佣金等奖励广告。
7.
《“低价游”诈骗》
案例:部分旅行社频繁以“不合理低价游”招徕老年旅游者。
法律提示:离奇的“低价游”背后往往藏有离奇的“高消费”。老年居民要认真签订旅游合同,详细阅读合同条款,仔细了解旅游行程安排,付款时要求旅行社出具正规票据,若商家拒签合同,切勿随意跟团。
8.
《“保险”诈骗》
案例:一些业务员将分红保险包装成短期的“理财产品”,进行误导性宣传,许多老年居民因此上当受骗。
法律提示:购买金融产品时,一定不能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务必看清合同条款,详细了解金融产品的性质、收益、风险等情况。
9.
《刷?还是不刷?》
案例:“刷脸”时代的来临,使一张脸就可以“走天下”,但是人脸识别的背后是强制读取用户通讯录、电话权限、定位权限等隐私信息。
法律提示:我们要像保护身份证一样保护好自己的生物特征信息。提高警惕心和防诈骗意识,不轻易配合他人“自拍”。
10.
《“山寨货”的诈骗》
案例:面对五娘液、矛台酒、大百兔、白威啤酒等花样繁多的山寨假货,老年居民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
法律提示:经营者提供商品时存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主张“退一赔三”,要求经营者退款,还可以主张商品价款的三倍赔偿。
来源:庐山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