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是一座宗教名山,千百年来,庐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高僧名道辈出,信徒云集,宗教的兴衰沉浮极大地影响了自秦汉以后庐山近两千年历史的面貌。
以佛教为例,东晋、南朝时期,庐山便已发展成为南方佛教中心和译经基地。“庐阜招提三百所”、“僧居五百住庐峰”、“庐山到处是浮图”、“山游不见发人”......都是对庐山佛教兴盛情形的描述。
庐山高僧大德辈出、名寺大院林立、佛教各宗派并存、禅学佛理丰富。尤其以三大名寺( 西琳寺 东林寺 大林寺 )、五大丛林【归宗寺, 秀峰寺 ,栖贤寺 ,万杉寺,海会寺】 最具代表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咏桃花诗,诗中所提及的山寺便是庐山山上最古老的梵刹——大林寺。
公元390年,慧远大师高足昙诜在庐山山顶大林峰建大林寺,开讲佛法,用心精勤,五十年不衰。大林寺四面峰环,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清野脱俗,“若别造一世界者”,实匡庐间第一境。唐以后,大林寺迭遭灾祸,南宋初、元末、清嘉庆时“数毁于火”,僧遁寺荒,其间虽有复建,但规模始终未能超过唐代。
1922年,为推广世界佛教盛意起见,佛教界享有盛誉的太虚大师等在大林寺寺址附近仿照西式建筑构建了讲经堂,随后建楼房五间,大林莲社及放生池等,连续几个夏天讲经于此。
1923年,中、日、英、法、德、芬兰等国佛教代表参加的世界佛教徒联合会在大林寺召开,揭开了中国近代佛教史上重要的一页。
1926年,弘一大师应邀来此参加金光明法会,在法会期间完成了“毕生写经之冠”——《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
1961年,庐山修建如琴湖水库,大林寺淹没于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