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小时候对花的记忆,只有菜花、栀子花和蓼花。这些家门口的花,装扮着老屋的春夏秋,黄色、白色、紫色……摇曳在夕阳下,隐现在袅袅炊烟中,这就是童年彩色的田园画。现在回想起来,家里的前山上,是有野菊花的。或许是它太不起眼了吧,我儿时的记忆里竟然模糊了野菊花的容颜。 我一向是个菊外人,对菊花清晰的记忆,是在我南下深圳务工不久。那年秋天,在大南山下刚落了脚,忙了半个月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我这条拉(Line,生产线)的几个小青年就商量着去哪里玩。结果在登山还是看海的纠结中,最终还是决定去登山。因为那天恰逢重阳节,大家都说连续三年重阳节去登顶大南山,就会带来好运。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未脱离过芸芸众生的美好愿望。重阳时天高云淡,最宜亲近山水。那天的天气格外清朗,天空湛蓝而悠远。来自四川的女孩芳一路“咯咯”地笑着,绯红的云彩在她白皙的脸颊飘飞。那时南山北登山口还没有开发,穿过荔枝林,走在人迹少至的路上,两边金黄的野菊花如小太阳一样闪亮,微风中花儿羞涩地对我们点头致意。芳摘下一簇野菊花,编成一个花环戴在头上,她那蝴蝶结扎的小辫子便在这金黄的花丛中上下翻飞……许多年过去了,记忆的底片里还存储着那片没有褪色的金黄。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王文治赏画题诗:黄菊东篱已着花,醉余扶杖憩山家。怡情最是南山色,秋柳西风夕照斜。先生醉矣!菊已着花,餐英者谁?正无事,白衣送酒也。后来换了工作,离南山却是越来越近了。办公室在海王大厦,工厂在粤海工业村,几乎就靠着登山口。有时坐在办公室里,在忙碌之余和烦躁之时,总要抬头放眼远望南山。按苏轼的说法,应是见南山。他认为望山太俗,刻意为之。不如见山,无心偶遇,境与意会。其实望与见区别并不大,在乎的只是心情。「望」有主动眺望,说明心中还有强烈的期待。「见」是抬首山自然入眼帘,悠闲自在,心上无事,并不特意带感情。不管见山、望山,山都一直在那里。只有入了尘世,才能懂得了那份悠然心境,和学校里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狭小繁杂的办公室,南山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心就会安定许多,这样,便有了「心远地自偏」的境界。 大南山并不高,上有古庙和清代的烽火台遗址。近可视南山半岛,宝安新城。远可观深圳中心区群楼,香港流浮山脉,夕阳西下时山下珠江颇为壮观。登山途中还会遇到很多与“寿”字有关的亭子,以此来突出南山的「寿」文化主题。那个年纪的我,哪懂得那些寿文化,自然也读不懂「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的诗句。只知道,在南山上,可望乡、可怀旧、可念故人。 王文治赏画题诗:山光水色两悠然,耕罢东皋好放船。犬吠柴门人语寂,一林明月龙溪烟。荷锄者伊谁?种瑶草欤?种梅花欤?清况宜人,却与雅怀相称。再一次被野菊花吸引,是而立之年的归去来,回到老家庐山,也是陶渊明笔下的南山。那时也是秋季,在驴友的邀约下,周末常去登山,一路上迎接我的是大片大片的“野”菊花。我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横拍、竖拍、远拍、近拍一番,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内存吃不下了,才意犹未尽地罢手。回来后,又花了半晚时间整理照片上传户外论坛,分享上百张“野”菊花照片,哪一张都舍不得删除。这些千姿百态的“野”菊花,自然成了论坛的置顶热帖,霸屏了一个多月。后来有人私下提醒,说我拍的是金鸡菊,是一种入侵物种,生长该植物地段其他植物都不能生长,影响了植物的多样性。1951年,华中农大鲁涤非教授在庐山指导学生野外实习时发现了这种菊花,花大色艳,漫山遍野都是。他当时查了很多书都没有相关记载,庐山植物园的老主任陈封怀告知这是半个世纪前从北美来的传教士带到中国的种子自行繁衍的。 真正的庐山野菊花多长在岩崖柴丛里,开着鲜亮的小黄花,花如纸剪,与子囊相紧紧连接着特别不易落瓣。它们不刻意挑选领地,随遇而安,迎风盛放,自带一份悠然世外,卓然不群的气质。既不会招摇引人注目,也不会叫人难亲芳泽。淳朴的香气,混合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引得蜜蜂和蝴蝶左顾右盼,上下蹁跹。有时坐下来,和一簇野菊花相互凝视,羡慕它的清静恬淡。野菊花的世界,没有功和利,没有爱与憎,没有升学率,也不需要买房买车。是我们把自己搞累了,活得还不如一株野生植物。做一枝南山野菊花是如此超然洒脱,与世无争,自然随性,花开花落,任醉任醒。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其二十) 王文治赏画题诗:得意三杯能悟道,酕醄数斗亦通神。先生饮酒犹知误,慎矣高风独醒人。先生欲饮辄醉,是隐于酒,非溺于酒也,欲赴糟邱盍师靖节。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依然朗朗在口的时候,让「久在樊笼中」的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清新, 一种解脱,更让我们多了几分向往。 前些年家里翻新老屋,门前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花圃。母亲在花圃里种上黄菊,是从山里挖出来的半野生菊花,花朵不大,明黄黄的。不像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那些五颜六色、花盘巨大的菊花。我猜,应该是陶渊明所看、所采撷的东篱菊。黄菊是中国传统菊花,超然洒脱不媚俗,比较对陶令的胃口。这种菊花不娇贵,可以看,也可以采,采花来酿菊花酒,采嫩叶做一盘菊花脑下酒。祖母的身体不好,每到冬天的夜晚必然咳嗽不止,而黄菊花加蜂蜜、百合则是上好的风热感冒止咳良药。每到秋天,我就有了一个很不错的任务:负责采摘园子里的菊花,洗尽后用簸箕晾在屋顶,等待秋日的凉风把他们风干。采摘菊花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那时候我还不认识陶渊明,所以只不过把它当作一个容易的工作,而根本没有来得及认真体会一下陶的感觉,虽然我们家的园子也正对西面的庐山。常常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现在想来,即使我知道陶渊明,我也无法体会得到人家采摘菊花时的感受,这并不是因为我家的园子东面没有竹篱笆,而是因为我还没到能读懂陶渊明的年龄。 王文治赏画题诗:林际点金斜日照,溪边跃锦月初升。静中万籁此俱寂,妙悟惟能入定僧。元亮以喧嚣之境,写至静之机,此中三昧,匪石老其谁参之?菊花,是隐士的标配;南山,是隐士的归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大约因为真正的隐士,从来无需刻意依附于山林野趣,只要有一颗自在纯净的心,即使身处营营闹市,在他们的心中也仿佛远离都市的喧嚣,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今天让我们跟随陶渊明的脚步,一同去追寻那浪漫的南山,去感受那无限的诗意。陶渊明隐居的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他采菊东篱,饮酒南山,带月荷锄,当心灵向往自由,充满诗意,人间也胜似仙境。魏晋时代沧海桑田,人生的进退沉浮都化作了千古风韵,铸成了不朽诗魂,代代传承。陶渊明比我们走得足够远,足够沧桑。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他的生活有许多的艰辛和不如意,常常也是金刚怒目般的嗔怒;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在失意后达到调和静穆。所不同的是,将平凡小人物一生的种种失意与困惑都在笔下有了最率真的流露,并在精神与生活两方面都找到了足可以托身不移的栖身之所,只有陶渊明。他的那轮斜阳,温暖了后世每一朵带霜的菊花。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和郭主簿》其一) 王文治赏画题诗:书览前贤堪尚论,醉凭中圣亦陶然。不求甚解心常领,悦性陶情信乐天。惟醒欲醉,惟醉欲醒,靖节高风,其趣谁领。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就是他智慧的写照,是他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他对自然所感受到的快乐并非全是因为被动使然,相反好多都是性情使然,而且是真正与自我,与大自然和解之后的快乐! 读懂了「采菊」,「见南山」的悠然,就会有突然间感动我的诗句,也促使我开始认真地读陶渊明的全部诗文和他的人生。 来源: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