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3432|回复: 0
收起左侧

宜 春 行

[复制链接]

281

主题

882

帖子

3562

星币

编辑

积分
2494
发表于 2024-8-16 1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宜 春 行

景玉川

唐诗与唐代出现的禅宗给中华文化增添了耀眼的光辉,也是那个时代灿烂的精神之花。

九岭山脉位于赣西北,是一条普通的山脉,它的名字也少为人知。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自武宁县,西南延伸至湖南东北边境。它绵延不过500里,平均海拔也仅千米,但却与中国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有着深广的联系。奉新的百丈山和宜丰的黄檗山(bò),被称为佛教禅宗的祖庭山,二者都属九岭山脉。“诗到江西别是禅”,九岭山脉禅宗藏风聚气,高僧辈出。

百丈山

    佛教是一种对世界的阐述, 而禅宗又是最具中国特色、影响最广的佛教宗派。禅宗传至六祖慧能,加快了“纯粹中国化佛教”的步伐。到六祖之徒七祖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时,禅宗已“开枝散叶”,生发出“一花五叶”,影响越来越大。“一花”指禅宗,“五叶”则是指青原行思一派生发出的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南岳怀让体系生发出的沩仰宗、临济宗,而临济宗又繁衍出杨岐派与黄龙派。“五叶”与“二派”,被世人合称为禅宗的“五家七宗”。

禅宗“五家七宗”与江西都渊源深厚,除了青原系曹洞宗,仅南岳系而言,其生发出的沩仰宗和临济宗的祖庭山,都在宜春市境内的九岭山脉。而沩仰宗、临济宗的初祖,均是名僧怀海(720-814年)的弟子。怀海在奉新百丈山制订的《百丈清规》,更是名声赫赫,一直被作为佛寺的法规,影响后世千百年。怀海之师马祖道一(709-788年)的重要道场靖安县宝峰寺,也在宜春市,且靖安、奉新、宜丰三县相邻。

    为了让不熟悉佛教宗派的人了解佛教禅宗的师承关系,这里将禅宗七祖南岳怀让一派主要的师承关系简介如下:

      

沩山灵佑仰山慧寂(沩仰宗)

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

黄檗希运临济义玄(临济宗)

今年五月,我有幸参加一次在宜春樟树举行的聚会,因而有机会拜谒仰慕已久的佛教名山百丈山与黄檗山。因为樟树、奉新、宜丰都属宜春市,所以我们去的那天,参访了百丈山,归程则拜谒了黄檗山。

九岭山脉从宜春市西北穿过,因而宜春位于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因境内河流、山脉、丘陵相错,改革开放以前,宜春的交通颇为不便,要参访这些古刹名寺,并不容易。尽管我早有拜谒之心,却一直未能如愿。

想不到第一回上百丈山,一路非常顺利:高速公路直通奉新县境内,前往百丈山的省道也路况良好,加上那天车辆不多,我们上午八点从九江出发,十一点多就到了百丈山百丈寺。我们到时,正赶上寺院午饭时分,因而有幸在寺院斋堂吃了一餐不错的斋饭。

寺院座落在百丈山上一处盆地,盆地平旷,不下千亩,三面均有峰丘护卫。百丈山海拔1000多米,故称百丈山,因其高大,远看似一尊卧佛,因而又被叫做大雄山(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788年,怀海之师马祖道一圆寂,怀海才开始四海云游,他来到百丈山,见“满山古木森罗密”,是一处“参禅悟道好修习”的地方,于是决定住锡于此。怀海在此建百丈寺,成就了一番非凡的功业,成为唐代佛教著名的改革家。

禅宗传至六祖慧能后,学人越来越多,但僧人大都住在律宗寺院里,有的则岩居穴处。因为律宗的教育方法与修行方式和禅宗有所不同,故怀海法师早就“常尔介怀”。到百丈山建寺院,他针对禅宗的特点,结合佛教大、小乘戒律,在百丈寺创立了禅宗的“禅门规式”,又称“丛林规式”,俗称“百丈清规”。“百丈清规”的出现,使禅宗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与极大的发展。

古印度僧人实施托钵乞食制,轻视并排斥生产劳动,他们视耕种、割草、种树等劳作为不净业,僧徒若从事此类活动,则被视为违犯佛律。到了百丈怀海时,他结合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实际,提出丛林要“农禅并重”,主张僧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寺院从年高方丈到小和尚,出家人都必须参加集体劳动。怀海自己也身体力行,除修行外,晚年的他一直坚持下田劳动。徒弟们怜惜他年迈体弱,将他的劳动工具藏了起来,怀海则坚持不吃饭,徒弟们只好妥协……百丈怀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故事,成为流传千古的丛林佳话。

“百丈清规”是怀海对禅宗最大的贡献,为禅宗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制度保障;从此禅宗也有了适合于自己的教育与修行场所;“农禅并重”的主张还对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另外,“百丈清规”在僧人修行上,提倡“渐修”与“顿悟”兼容。这一明智的改革,令禅宗信徒大增。

 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时,佛教其他宗派都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有的因此消亡。唯有禅宗僧侣们因坚持“农禅并重”,自己养活自己,没有给社会与朝廷带来经济负担。不仅躲过了这一劫难,而且愈益发展。

“农禅并重”与“渐顿兼容”的禅法,为禅宗赢来了巨大的声誉,百丈寺门风大振,禅客云集,四面八方来百丈寺的弟子络绎不绝。百丈怀海的嗣法弟子甚多,最著名的有沩山灵佑、黄檗希运、香严智闲等。沩山灵佑和他的弟子创立了沩仰宗;黄檗希运一派则创立了临济宗与后来的杨岐派与黄龙派。禅宗“五家七宗”创立者中,百丈怀海的徒子徒孙们就占有四家。

唐宣宗李忱(chén) 在当小沙弥时,曾跟随黄檗希运与香严智闲二位禅师学习禅法,据说黄檗希运曾打过李忱三记耳光。李忱当皇帝后,曾写有一首诗,表达他对百丈寺师祖的崇敬。诗云: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我们上山时,见到了被刻在道旁石壁上的李忱这首诗。

百丈寺建筑气势宏大,主体宫殿楼堂、亭台桥阁多已完工,粉墙洁白,飞阁流丹。唯钟楼、鼓楼及山门前广场尚在修建中。寺内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竹树成荫,石桥临池,水波碧澄,池中金鱼悠游嬉戏,自得其乐。经过了解,知寺院已有常住师父三十多位,还有不少居士义工。  

正是暮春时节,天朗气清,蓝天白云,山风拂面,心情怡然。我在“百丈古刹”的山门外徘徊踱步,于题有“清规正范”牌匾的殿堂前驻足沉思。我仿佛穿越时空,见到一位老禅师赤手裸足,在寺前的稻田中耕耘、插秧,不禁涌起了敬慕之情。我想:外来文化唯有与中国历史现实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东林慧远、六祖慧能与百丈怀海,都是在“佛教中国化”历程中贡献巨大的高僧大德。

百丈山紧邻铜鼓(民国前属修水),这里山川交错,森林郁蔽,多危崖怪石。怀海禅初上百丈山时,已年近七旬,但在他眼里,这里林木葱秀,且“空谷回荡无痕迹”。虽寂寥少人,却正是佛家子弟“参禅悟道好修习”的好地方。怀海大师这一住下,百丈山因此名扬天下,出自百丈寺的“百丈清规”也被誉为“天下清规”……一0千多年来,岁月流逝,朝代更替,百丈寺尽管屡有毁弃,但寺院却屡毁0屡兴。以明代洪武朝时香火为最盛,百丈寺一带有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今天的百丈寺,为近年香港企业家捐巨资而成,寺院规模雄大气势恢宏,与百丈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相互匹配。

产生出“百丈清规”的百丈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深邃的文化。近年,百丈寺也被评为“江西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成为江西文化符号的百丈山不仅是佛教胜地,也是旅游赏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这里林木深秀,空气清新,人们来此,可登高纵览山河,也可林间寻幽访胜。由于海拔高,夏季这里也是避暑佳境。百丈寺一带地势平旷,僧房与民居可以接待众多的香客与游人,且花费不多。上山道路路况不错,寺院附近设有乡镇医院,还有颇为规范的旅游文化公司。

辞别百丈古寺,下山东南行,感慨奉新拥有这样一方风水宝地。


黄檗山

樟树聚会后返程,车奔宜丰黄檗山。高速公路旁不时闪过立有“黄檗山佛教祖庭”的广告牌,我不禁心境大好,以为此去当与来时上百丈山一样顺遂。谁知车进宜丰,下高速后转入县道、乡道,一路上我们左右张望,寻找道旁通黄檗寺的指示牌,却一直不见。入山后更是岐道难辨,虽有导航,但山里也似无用,我们的小车竟驶入了邻县万载。幸久雨后这段乡道塌陷,前路难行,我们才不至于误走得更远。多亏道旁万载公路段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方向错了,我们这才掉转车头,重新寻找通往黄檗寺的路。小车开得很慢,司机边走边问,终于在一条乡道(411乡道)旁见到了标有“黄檗寺”的小木牌。果然车行不远,我们见到了一处似新修的寺院建筑,下车欲进,几处入口却被树枝竹栅封住,无法进入。绕寺寻门,遇溪畔一位村姑,她告诉说:“庙里没人,只有一位老和尚看家”。

我不禁大失所望,不解鼎鼎大名的黄檗寺何以如此清冷。

黄檗寺是唐、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道场,也是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寺始建于唐代,最初寺名灵鹫寺,传说有一位印度僧人来此建寺修行,见此处山像他家乡的鹫峰山,便名此山为鹫峰山。黄檗希运(?-855年)是百丈怀海的上首弟子(高徒),离开师父后,希运来到邻县的鹫峰山(黄檗山)弘扬佛法,创造了简洁明快的黄檗禅法,(即以简洁的问答方式向人开示佛法的意义,也常用棒喝的方法使学人顿悟)人称黄檗禅师。禅师门下四方学者望风云集,往来常有千余人。黄檗希运也弟子众多,最著名者为义玄,义玄后来在“临济院”开创临济宗,而临济宗又生发出扬岐与黄龙二宗(派)。因而黄檗山是禅宗“五家七宗”中临济、扬岐、黄龙三宗的祖庭山……到了清末,禅宗“五家七宗”的法脉在国内先后中断,唯有临济宗扬岐派以“禅净合一”的形式发展广泛流传。

作为临济宗祖庭山的黄檗山,流传着不少传奇故事。

希运是福建福清县人,幼年在家乡黄檗山黄檗寺出家(山名因山上多黄檗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来宜春后,见印僧取名的鹫峰山很像家乡的黄檗山,他又将鹫峰山改名黄檗山,灵鹫寺改名黄檗寺,表示对家乡的怀念。

黄檗希运弟子中不乏高官显宦,还有后来的唐宣宗李忱。李忱在黄檗寺习禅时,只是个小沙弥,他曾向希运发问请教,却被大师一连打了三记耳光,可李忱当时仍未开悟,却记下了这次挨打。黄檗希运圆寂时,李忱已经当上了皇帝,便赐给黄檗禅师不大好听的谥号“粗行禅师”。宰相裴休也是黄檗禅师的弟子,忙向宣宗解释说:大师(当年)打您三掌是为了陛下断三际俗念。宣宗信佛,立即明白,于是将“粗行禅师”谥号改为“断际禅师”。

传说李忱跟黄檗禅师同观寺附近黄檗瀑布,因吟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的诗句,即被禅师猜出他的特殊身世。不过,此诗当吟于庐山瀑布前,因为黄檗瀑布落差仅10米,远不及落差百米的庐山瀑布能激发诗情。其实,李忱《百丈山》“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的诗句,也颇显帝王之气……

黄檗寺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屡兴屡毁,清末又毁于火,仅存旁殿和观音阁。五十年代成为“石花尖垦殖场”办公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筹款修路,寺院地面建筑全部被拆除,人们曾找到一块刻有

“鹫峰”二字的残砖,算是这座名刹的一点遗存。

由于黄檗寺在中国佛教文化历史上的地位,本世纪初,重修黄檗古寺的工程正式开始。2005年10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大雄宝殿

上梁暨天王殿奠基法会。当年任中国佛教协会会的一诚长老及其他高僧亲临现场。只是主要殿宇大体建成后,不知何故,曾轰轰烈烈的建寺工程却突然停工,成了寺院建筑中少见的“烂尾工程”,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在村姑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黄檗禅寺”与守庙老僧。僧人法名心空,河南人,修复初期他就来此,至今孤身守庙已有十多年了。新落成的殿宇楼堂这些年来一直被封闭着。心空法师说不清寺院停建的具体原因,只是在我们面前屡示惋惜之情。心空师父现在每日烧香礼佛的“黄檗禅寺”曾是垦殖场的场部,这是一栋二层红砖小楼。岁月流逝,沧桑留痕,墙体已近黑色,小楼也成危房,佛堂寂寥,显得简陋昏暗。由于时近中午,我们不想再打扰寺僧,便起身告辞,心空法师却热情挽留我们午餐,我们实在不能增加他本就艰辛的负担。

法师送我们出来,指着寺旁一座石栏砌井,告诉说:这是“虎跑泉”,井旁一圈石凿的凹盆,是当年和尚们放盥洗所用之物的地方。此井颇为传奇色彩:唐时,这一带多野兽,豺狼虎豹横行,威胁僧、俗安全。一日,一只猛虎竟闯入寺院,撞倒香案,黄檗希运禅师即指案为石,将虎压于石下,那虎在石下天天听经讲课,渐渐也被感化。黄檗禅师圆寂不久,此虎突然挣脱巨石,直奔禅师墓塔,撞死于墓塔石上。猛虎挣脱之处,化为今日所见清冽井泉……

宗教给人以内心的平静,佛教禅宗更具一种智慧,让人超脱世俗,静谧心境。告别黄檗寺,怏怏踏上归程,我想起了王安石一首禅意诗:

“野水纵横漱屋除,

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

山南山北路欲无。”

古刹黄檗寺虽没有应所盼如期修复,但这山间“春风日日吹香草”,顿时也让人感到一种释怀。

不过,黄檗古寺毕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藏着永恒的文化,也曾是千万佛家弟子的精神家园。据我所知:同是黄檗希运修行的黄檗寺,一座在江西宜丰县,一座在福建福清县(明代曾名万福寺);福清的黄檗寺为希运幼年出家之寺,宜丰的黄檗寺则是希运禅师道业成熟后开宗立派的著名道场。两座寺院在佛教历史上的份量,不言自明。宜丰黄檗寺2015年以动工修复,可惜半途停工,成了“烂尾工程”;福清的黄檗寺却因本地企业家曹德旺先生牵头捐资2.5亿元,万科王石捐赠1000万元,进行大规模重建与扩建,2016年动工,2019年11月即竣工。同名寺院修复之路不同,让人不无遗憾。

不谈历史,不讲文化,仅以当前重视的旅游经济而言,黄檗古寺是宜丰珍贵的宝藏,但宜丰人似乎不知道自家有宝。网络上说黄檗山以禅、茶、竹“三绝”闻名,“黄檗禅茶”曾作为贡茶,被誉为“中州绝品”。如今寺已不存,何以有禅与僧?寺之不存 ,又哪来“黄檗禅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遗产,禅宗临济宗世代相承。“埋没一生人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刘禹锡)。临济宗祖庭宜丰黄檗寺在中国汉传佛教史上的地位,也不会“成尘”的。

“野寺蒼涼懷古地,

東風晴暖試花天”。

小车驶出群山,天开云淡,田野蒸腾着一派春末夏初的勃勃生机,刚才阴郁的心绪又变得开朗起来。我突然想起还没有好好看一看黄檗山!这是一座魅力之山,不然,印度僧人与唐代的希运禅师,来此后都觉得此山像自己家乡的山,并将它改名为各自家乡的“鹫峰山”与“黄檗山”。可惜今天来时先是因迷路耽误了时间,后因见寺院破败颇感失落,加上这天山里边轻云烟薄雾,我们竟忘了静下心寻找这座名山。返程路上,禁不住时时涌出一丝惆怅与遗憾。

2024年6月21日

 

微信图片_2024081611351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