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尚庐山@蚂蚁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不是怕监管,是怕被‘碰瓷’。” 这是一位在庐山市工业园办厂多年的企业朋友宋总对我说的话。他创办的工厂在工业园内算比较规范,厂房干净整洁,产品有竞争力。但就是这么一家本地企业,近一年多却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了打官司和应付“恶意维权”上。
这起事件的起点,是一对余姓夫妻的“入职”。他们以正常求职的名义进入宋总的公司,很快就开始寻找合同细节、社保缴纳、工资发放等方面的瑕疵,并以“用人不规范”为由向人力资源部门举报企业,要求赔偿。起初宋总以为只是劳动纠纷,但对方不满足于调解,而是把问题不断升级,并试图以税务、财务等非劳动领域的指控牵连企业。
这不是偶然事件。据宋总介绍,这对夫妻近几年已在庐山市工业园“举报”了十几家企业,套路如出一辙。多数企业为了息事宁人,选择私了。而宋总看不惯这样的行为,选择了抗争,哪怕花费的金钱是私了的数倍,也不姑息。案件一路从庐山市法院打到九江市中院。案件中,对方甚至涉嫌伪造劳动合同、伪造证明材料来构造劳动关系。企业方要自证清白,不但耗费高昂的时间与金钱成本,还严重干扰了正常生产经营。
更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这样的“老鼠屎”,工业园一些企业甚至不敢招附近村民,甚至绕开附近村庄招工,以防再次“中招”。这就无形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很多减税降费、政务简化等政策,方向正确、成效初显。但宋总的遭遇提醒我们:营商环境的核心不仅仅是“优惠”,更是“安全感”。企业家敢不敢干、愿不愿留,取决于能不能在这个地方安心做事。
所谓“软暴力”,不是拿刀上门,也不是堂而皇之的勒索,而是钻制度空子、利用程序反复纠缠、制造恶意成本的行为。这类行为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一旦缺乏快速的识别和约束机制,就很容易让守规矩的企业陷入“制度内耗”。
因此,提升营商环境,不能只靠政策“给糖”,更要对这样的“软暴力”敢“立规矩、动真格”。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恶意维权黑名单制度。 建立“劳动碰瓷”的名单机制,应由人社、法院、司法、工业园管委会等多部门联动,对屡次恶意维权、甚至捏造证据的行为人予以公开惩戒,限制其再次进入其他企业。当然对合法合理的劳动维权肯定是要支持的。 第二,企业自身也要加强规范化管理。虽然“碰瓷者”可恶,但企业自身的漏洞也确实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完善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财务税务等内部管理流程,做到合规经营,是企业自我保护的基础。考虑到区域的用工规范程度,相关部门可以提供针对中小企业循序渐进的合规指导和服务。 第三,推动设立劳动纠纷快裁机制。 对于证据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应快速处理,减少企业维权成本,避免案件因拖延演化为多领域交叉的风险案件。 第四,园区层面建立集体法律支持机制。 工业园区可以统一聘请法律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应对突发法律风险的通用方案和处理协助。
近日看到新闻,九江市委书记刘文华在全市提升营商环境大会上也特别提到了要“避免就业碰瓷”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优化营商环境,绝不仅仅是简化审批、减税降费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