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根连庐山的玉京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峰,据《山疏》载:“山当大湖滨,一峰苍秀,彭蠡东西数百里,云山烟水浩渺萦带,皆列几席前,奇绝不可名状”。玉京山南有一小丘,下临鄱阳湖,形状如磨盘,俗称“磨岭”或“磨鹰岭”。陶学家们考证,陶渊明早期就居住在玉京山麓的磨岭村附近,他有不少的名篇,就是在这里取材创作的。邢潮/文王新东/摄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饮酒诗已在上篇作了粗略的描述,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陶渊明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他的田园诗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晋安帝义熙四年,陶渊明在上京的居所失火,只得栖身船上;两年之后移居栗里,他写了《移居二首》,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后和村民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言笑无厌时”的图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脱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陶渊明的诗词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东晋时期的玄学诗说理抽象,枯燥乏味,缺乏艺术的审美趣味,而陶渊明却巧妙地运用比喻、寓言、用典等方法,将诗歌的哲理蕴涵在田园风光的描写和平淡的农家常事的叙述中,使得诗歌景、事、情、理浑然一体,读来言浅意深,回味无穷。陶渊明的诗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陶渊明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而是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流露,他蕴藏在心灵深处的生活道理,一旦受到外界的启发,便缓缓流出。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信息来源:九江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