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2-6-6 05:58 编辑
从生活中打捞写作素材
陈林森
这是一篇写人物的记叙文,算不得特别优秀的作文,但在私立学校就已经很不错了。我看重的是它写了真实的生活,反映了一种普通职业人士的真实状况。
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写起作文来离不了模仿和抄袭。小学老师公开鼓励学生抄作文,中学生则普遍从网上下载,从所谓“优秀作文”中抄袭成段成篇的文字,少有人真正从自己的生活中打捞素材,将所见所闻所感提炼成文字,去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当下的社会。记叙文缺少生动的细节,所写的人和事一片模糊,对人物的歌颂和赞美显得抽象。其实,即使是议论文也是不能离开现实生活的,引经据典也好,逻辑推论也好,核心的思想认识一定得来自现实生活,一定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提出的观点、理念一定要有现实意义。
这篇《售票员》基本上体现了我的写作理念,好就好在真实地记录了生活,比较具体、客观地反映了城乡短途客运售票员的工作方式(还有司机开车时聊天等现象)、服务态度和对职业的抱怨。这个售票员显然不是什么模范人物,她没有宏大的理想,也没有足够的职业素养,甚至不大可爱,但这正是我们社会大多数劳动者的真实面貌。作者在厌恶、批评中又流露了一定的同情,使读者对这种职业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如果当事人读了这样的文章,说不定还会促使她改进服务态度,做一名受欢迎的售票员呢。
在写作上该文基本属于“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只是作者用得不够自觉。“抑”的部分“重”了一点,对售票员的反感稍嫌偏激了一些,表现出未成年人的某种幼稚(这正是中学生作文的原生态)。但正是这样的文章,比起那些对“普通劳动者”(如环卫工人)竭尽歌颂之能事的不仅老套而且矫情的作文,反而更人性化一点,更让读者信服。所谓“真实”,不只是说它的素材是真实的,它的人和事是真实的,还表现在它的思想情感也是真实的。真实不等于“伟光正”,也不等于高尚和完美,但我们宁要有缺陷的偏颇的真实,不要虚假的、“带汁儿”的崇高。应当提倡“我手写我心”,而不是刻意去迎合主流意识形态。
【附】《售票员》原文
售票员
高一(2) 李 琪
每个星期六回家,都是坐班车,从归宗到县城,只有十来分钟的车程吧。每辆班车上都有一个售票员,他们随着司机往返于起点站和终点站。在我的印象中,售票员大多数是女性,当然也有男售票员。
每次周六中午放学时,我和我弟都走到学校外面去搭车,也就是归宗路口。这时的车是最紧张的。那些班车来了,车上有很多人,我们不想挤,继续等。这时,车上的售票员就大声喊:“快上车啊,这里有很多位子!”每当我听见这样的话,就对售票员产生一种厌恶感。我就想:明明没有位子,还说有位子,这不是“死了皮”,想要多赚一点钱吗?
又是一个周六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照例等了很久的车。车来了,还好人不多,上车,随便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车子启动不久,售票员来收钱了。这时我才注意到她:中等个子,头发打着卷,还染了黄色。身上穿着小碎花衣服,再配上一条丝袜,脚踩一双高跟鞋,穿的挺时尚的,似乎在告诉别人,她是城里人,不是乡巴佬。我对售票员的穿着有点不满,她既然是售票员,不用穿的那么花哨吧?再说,她在售票时一点表情也没有,这就让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降了一级。
她走到旅客面前,一脸严肃地说:“买下票哈。”我听见有人对她说:到县里。她就面无表情地收钱,找钱,还拿一个本子在记着数字。她就这样全车都问遍了,又走回到前面。这时她换了一副表情,和司机攀谈起来,有说有笑,很轻松的样子。直到有人下车,她才拿起刚才的本子和司机对账,只听见她说:“两个两块,五个三块……”说完了,继续聊天。
我听到有人和她谈起了工作的话题,她说这份工作蛮累的,几乎整天都是在车上度过,有时乘客付的钱太大,找不开,还得想办法找零,很麻烦。而且每天都做重复的事情,枯燥得很。她还说,有几次卖票时,碰到老年人坐车不给钱,说什么自己没带钱,每次碰到这样的老人家她就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可能把老人给赶下车吧?叫他们拿钱,他们又说没带,又不好逼他们;不收钱吧,回到公司又要被老板骂。最终只好自己掏腰包。她还说,碰到这样的事算她倒霉。话匣子一打开,她就像琵琶女一样“说尽心中无限事”。
车子到了县城的汽车站了,乘客都下了车,售票员和司机也下车休息。过了不久,他们又要往返于县城和乡下,每天周而复始,全县的班车无计其数,也许下一次再也碰不到这位售票员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