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在小时候特别重视过节。我们常说的逢年过节,这个逢年是春节,过节是端午节,可见端午节的重要。那时,我对节日的唯一理解就是有好吃的。过节日=改善生活,这是我儿时对节日意义的全部理解。
端午节的期盼是从腌咸蛋开始的。刚开春,鸡鸭的产蛋量极高,那是就开始贮备过节的咸蛋,咸蛋的制作很简单,用黄泥加盐和在一起,覆盖整个蛋,然后在草木灰上滚一下,放进坛子,从这时我就开始数日子,什么时候过节,什么时候吃蛋。
端午节的气氛是在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将菖蒲、艾叶(艾草)悬挂在大门两边,用于驱虫避邪。旧时曾有一联赞赏了此事:“艾叶如旗招吉庆,菖蒲似剑斩妖魔。”草蒲与艾草是两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古书上说,这两种植物有“避虫害”、“散瘟驱毒”的作用。将它们县挂在大门两边,不但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而且芳香四溢,确实让人神清气爽。家里还有将艾叶晒干收藏起来的习惯,留待以后妇女坐月子和小儿“洗三朝”洗浴用,这也不失为一件比较卫生、有利于健康的事。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就开始包粽子。包的时侯,粽叶、糯米、(有时,还要掺一点红豆)、芝麻、都是提前泡好的。印象里粽子不容易包,全家人都以母亲为楷模,选好叶,放米,放枣,放葡萄干,包成三角形或四角形(我常叫斧头粽),用线缠好,系牢。包不好的,是漏米的;包得难看的,是多边形的,或不成形的。一家人一边包一边说说笑笑,有人边包边自夸“看我包得这个多好看”;有人边包边自卖“谁吃到我包这个谁划算”。(有一次,我放了个五分硬币在里面,还被父亲狠狠的驯了一顿呢。);也有人边包边打击别人“看你包得这个太难看了,我可不吃,你自己吃吧。”于是,大家都看这个包得难看的粽子,都笑起来。
家乡的端午节是在早晨开始的。刚睁开眼睛,就能闻到一股清新的粽叶飘香,大人们很早就起来忙碌了,煮粽子,茶(音)蛋,炸馓子、蒸发粑,有时候还做点包子、煮点蒜头。那时最感兴趣的是蛋和发粑。煮的时间最长的要算粽子,要两个小时,所以煮粽子的时候,大人们开始调雄黄酒,并用艾叶粘撒在屋子的每个角落。另外他们还用雄黄酒把蛋抹红。然后放入用五彩线做的网状蛋兜,挂在小孩子们的胸前。有时他们还用雄黄酒点在我的额头,保佑着我们的平安。粽子煮熟后,将粽子,蛋,馓子、发粑、包子、蒜头等放在一个大托盘。点上香和爆竹,开始祭嗣祖先。然后就可以开始吃了。
我之所以对蛋感兴趣,不是因为蛋好吃,也不是因为咸蛋、茶蛋、鸡蛋、鸭蛋什么蛋都有。而是我可以碰蛋。蛋最硬的在两头,这点小孩子们都知道。两个蛋头对头碰一次,总有一个先破。先破的不服气,拿另一没破的接着碰,如果把对方碰破,那就打了个平手,可以再战一回,如果这次还破了那就自认服输。这个游戏有时侯比的不是谁家的蛋蛋壳硬,而是在比哪个小家伙的鬼点子多。他们总是出奇不易的撞蛋的中间,或者用其他硬东西来碰你的蛋。看着蛋被碰得瘪碎的蛋,是既心疼,又不服气。记得有一年,奶奶给了个鹅蛋给我,那时真是打败天下无敌手,他们的鸡蛋鸭蛋就像碰了石头一样。让我威风了好一阵子!
端午节吃新麦做的“发粑”,“发粑”这是我们家乡的土话。也就类似是馒头。但没有馒头精细。吃在口里有些粗糙。每到农历五月,家里(江南)的麦子刚收割了。粑叶(一种灌木的叶子)也有巴掌大了。端午节的头几天,妈妈就将面粉揉成巨大的面团,再将发面掺进揉匀,然后将布盖在上面。不知道要多长时间,面就发好了。我伴着妈妈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发粑。我们将面揉成圆形,然后放在粑叶上,上蒸笼,有时候在每个发粑上点上红绿圆点。发粑做好后,点火烧灶,锅里舀满水,将蒸笼放在锅上蒸。我则紧盯着蒸笼,急不可耐地等它上汽。终于,发粑蒸好了。蒸笼盖揭开时,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发粑,将娇嫩的外皮崩得鼓鼓的,诱得我垂涎三尺。发粑,吃起来既柔且韧,甜甜的,满口余香。每年也只有这个时候能吃到,不像馒头。
馓子也是过端午节特有的,馓子是面粉用油炸过,咸的,很香脆。细细长长,像一排排筷子。后来我在外地也见到了回族的特色食品,也叫馓子,但比我们的更细。不知道我们吃馓子的习俗是不是来自他们?我不喜欢干的吃馓子,到是喜欢把它和面条一起煮得吃,那滋味也特别香。
吃中饭前还有个仪式,就是将菖蒲、艾叶从门上取下来,放到水边(湖边、塘边、沟边都可以)。然后放上鞭炮,这样就可以驱毒避邪了。
吃完中饭,我们就要去外婆家了。外婆家不算远,五里路,但要翻过几个山冈。外婆家亲戚多,回娘家的东西都要用大谷箩装,父亲总是一头挑着礼物,一头挑着我们兄弟俩。在里面晃悠悠的感觉,让我永远不会忘。我们在山冈上休息的时候,总少不了摘一些像草莓一样的麻泡子。酸酸甜甜,真好吃。而父母亲也没歇息,顺手摘了一些野茶回去。
外婆家是个百果园,桃子、枇杷、香瓜、麻泡子。也能吃一些县城里吃不到的菜,如栀子花,小干竹笋等。每当这时候,总觉得自己就是有两个肚子也不够啊!炒蚕豆也算是农村端午节的一大特色。外婆家种了好多蚕豆,所以要炒多少就炒多少,只要我们喜欢吃。
在外婆家我们可以随意的玩,这天不受大人的管制,我喜欢跟着小伙伴们下河捞鱼摸虾。有时偷偷下水跟着学游泳。
又是一年粽飘香,人们依旧像模像样地过端午节,可气氛远不如当年;人们也依旧吃粽子,但胃口小了,不少人吃的也不再是自家的粽子;孩子们依旧要吃鸡蛋,但对鸡蛋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渴望,也没看到碰蛋的了;好像已经没有人炒蚕豆了,这恐怕不单单是因为没有蚕豆的缘故。因为,如今的孩子们享受的零食名目繁多,包装新颖,味美可口,绝非蚕豆时代的朴素的孩子所能想象得到的!
来源:庐山山南网 作者:醉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