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少府山人 于 2012-11-20 11:33 编辑
庐山,被誉为人文圣山。就我所历所见,凡有摩崖处,必有石刻在。摩崖石刻,是这座文化名山的生命和主要承载物。有些石刻久载于书,而实物难寻,如大禹的“洪荒漾,予乃撵”、王羲之的“鹅”;有些石刻不见书载,因得驴子之功,始见于世,如西风洞、七个尖、水口的石刻。许多石刻,因风雨侵蚀,亟待整理挖掘。特别是山涧石滩上的刻石,漫漶严重,已成千古之憾。 最早接触庐山石刻,应该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得益于徐新杰老师的一本《庐山金石考》。随着年岁渐长,慢慢的喜欢上了方志等文史资料。进入新千年后,因共同的爱好,参加斜川户外,得以更多地实地历考庐山石刻。虽然现在看来,那本薄薄的金石考不免粗糙、简单。但入门引领之功,不敢或忘。
近年,县陶勇清主任牵头编写了《庐山历代石刻考》一书,“三立”之立言之功自不待言。该书装帧精美、大气,实图、考证并重,已成地方文化社交名片。据说县里原是准备编写《山南石刻考》,因该书顾问、省社科院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古籍整理办主任)胡迎建教授建议,而涵盖整座庐山。惜人选、见识、功利问题,仅择其要者选录,遗漏、考误等处稍有遗憾。如不作一味“工作”安排,挑选真心热爱之士参与,有了经费、时间、资料保障,当可更善更美。 于是,心里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敢不自量力,搜集、整理、考证一本属于自己的《庐山石刻全考》。结合户外活动实地寻找、辨识,对照资料一一整理、考证。当然,我清醒的知道,以一己之力,纯业余之功,加上时间、身体、资料所限,要想成就此事何其难也!但好在随兴所至,无所羁绊。窃以为,这也正是庐山户外的魅力、贡献所在! 据说庐山398平方公里面积内有石刻1300通,星子200平方公里有700通,仅秀峰1.7平方公里就有182通。而本人至今也只考得秀峰155处,可见考录之难。今仅将其中考录稍全的秀峰、归宗石刻,奉献大家,一作抛砖引玉之举,二谢殷殷期盼之情。 后续、更新仍在进行,亦盼“大家”指正、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