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5-1-13 16:39 编辑
杉 之 赋
陈林森
匡庐有寺,以杉为目。长老驻锡,廿年兴复。规模空前,气势宏富。飞阁生风,重楼起雾。丹霞翠壁,晨钟暮鼓。八方来贺,车马辏辐。峰上庆云萦绕,寺傍香杉葱郁。悠悠万事,靡不有初。董奉植杏,志为苍生悬壶;大超种杉,誓为山民造福。杉者,其用也巨,其形也伟,其节也峻,其道也古。嗟乎!茂叔爱莲,渊明赏菊,李绅赋松[1],郑燮咏竹[2],诸葛祠前柏,靖节宅边柳,独杉之为木,无楚客之流连,少骚人之瞻顾欤? 吾观杉木,国之宝也,民之庇也,造化之所恩赐也。和谐自然,绿化环境,水土保持,生态平衡,土木建筑,农民致富,杉木功不可没矣。兹不揣浅陋,作杉之拙赋,抛砖而引美玉也。 杉之生也,喜温喜润;杉之长也,成林成蔟。山野矗而匠人识,庙堂采而流俗顾。根正苗红,临风玉树。拔地而起,藏云蓄雾。理顺形直,戒腐防蠹。易加工,容存贮。桥梁家什,船舶房屋,盆桶箱奁,地板枕木。衣食住行,生老病故。其用也,焉可尽数。出类拔萃,中流砥柱。栋梁之材,舍杉其孰?大笔如椽,杉之谓乎?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桠刺可扎篱笆,未雨绸缪;枯枝可作柴草,薪火相续。根叶均可入药,杉身全是宝物。何树之用堪比,何材之质可附?人类良友,林中翘楚! 杉者多生于南国,广布于丘陵山谷。干类松而端直,枝似柏而有刺,叶如针而微扁,果疑枫而含脂。卓荦举枪干,叉牙束戟枝。虎爪拏岩稳如磐,金鳞披身立似碑。峥嵘惊露鹤,嵯峨骇云螭。千株成林,俱为嘉木;万树成海,碧波如水。群林一览,有王者之风;沧桑百度,具凌霄之势。天然成林,人工栽培。飞播造林,改天换地。速生成材,十年树木。长寿超群,千载不靡。栉风沐雨,本色不减纤毫;傲雪凌霜,精神仍旧卓绝。雷火焚烧,云翻雨覆又萌芽;洪水侵袭,烟销日出重屹立。虽软而韧,宁折不摧。不做盆景松,羞为道旁桧。苏辙云:有不可犯之色。[3] 杉树者,华夏所独,至今已历七千五百万年矣。庐山万杉寺,更是杉树历史的一则佳话,亦是宗教文化的一个奇迹。咏杉诗文虽罕,亦可流芳百世。涉杉轶事不多,颇有文史价值。陈蕃卧墓,耸柯而有垂荫[4];建文手摩,至杪而无附枝[5]。江淹颂杉,青崖独秀[6]。韦氏移植,苍然幽姿[7]。唐石湖闻香,清凉悟禅[8];晋陶淡藏丹,隐逸成仙[9]。苏子由记直节堂,赞八杉直节,其直如绳[10];黄仲昭纂福建志,惊古杉开花,其臭如兰[11]。王梅溪比拟思人树[12],朱晦庵想象昭陵时[13]。昔年大超和尚植杉万株,获仁宗旌表,万杉禅寺名声大振。今日能行法师筚路蓝缕,沐政策阳光,佛教文化重焕光辉!
[1]唐诗人李绅作《寒松赋》,被选入沪教版二期课改初一上册教材。
[2]清郑燮(板桥)有多首咏竹诗,流传甚广,其中有的家喻户晓。
[3]宋苏辙《南康直节堂记》写堂前杉树“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
[4]《太平御览》载邓德明《南康记》:“南野巘山有汉太傅陈蕃墓,遥望两杉树,耸柯出岭,垂荫覆谷。”
[5]《贵州志》:“白云山在广顺州城东四十里,建文帝常(尝)遁迹于此。上有罗永庵,庵外杉二株,长可数十尺。其一经帝手所摩,至杪绝无附枝。”
[6]南朝梁江淹《闽中草木颂•杉颂》:“桐梓旧丽,松栝称奇,焉如兹品,独秀青崖,群木敛望,杂卉不窥。”
[7]唐韦应物《郡斋移杉》:“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
[8]宋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径山倾盖亭》:“万杉离立翠云幢,袅袅移闻晚吹香。山下行人尘扑面,谁知世界有清凉。”
[9]晋陶淡,陶侃之孙,陶渊明叔父。淡幼孤,好导养之术。宋晃无咎诗注:“慎思家临湘豪塘,晋陶淡隠此山,仙去,藏丹于杉,今大十馀抱矣。”
[10]苏辙(字子由)《南康直节堂记》:“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11]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八十一:“淳熙中,仙游县九座山古杉木末生花,气如兰。”
[12]宋王十朋(号梅溪)《杉》诗:“记得先人手自栽,森然千尺尽成材。翠丝结作思人树,他日儿孙岂忍摧。”“思人树”典出《史记》卷三十四:“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13]宋朱熹《万杉寺》诗:“休沐聊命驾,驾言何所之。行寻庆云寺,想象昭陵时。”昭陵:宋仁宗崩后葬北昭陵。此代指仁宗时期。
|